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溪”境内历史上的两个黔中郡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溪”地区在战国时期至秦代属黔中郡辖地,楚黔中郡治和秦黔中郡治均设置在境内,但郡治具体设在哪里?却一直是个谜-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大批地下文物的出土,为破这个千古之谜带来了契机。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敬请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2.
汉代天水郡郡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天水郡郡治考范三畏《汉书·地理志注》:“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史家无异议。唯于郡治所在,《汉书》未言及。但据《地理志》,平襄居天水郡十六县之首,则当为郡治所在,而此亦未必然。正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十六《太守治所》条引阎若...  相似文献   

3.
古地名黔中     
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黔中的内涵所指和范围境域与现今的黔中大不相同。周显王八年,即秦孝公元年已有关于黔中的记载:“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至洛有上郡,楚自汉中有巴、黔中。”这时的黔中属于楚。周赧王十六年,秦挟持楚怀王,要楚割让巫、黔中郡,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及《后汉书·郡国志》都载荆州辖七郡,即南阳、江夏、南郡、长按、武陵、零陵、桂阳。然《后汉书·刘表传》载,刘表初为荆州刺史,延谋士激越为其画策,认为只要“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激而定”。这说明东汉末年,荆州却辖有八郡。那么,荆州八郡又指哪八郡呢以汉官仪》载:“荆州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陵、武陵、南郡、章陵”。其中,“江陵”当是“江夏”之误。前七郡都是西汉以来既已设置的旧郡,章陵郡当为新增置的郡。然章陵郡为何时所置呢?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洪亮吉说:“案…  相似文献   

5.
汉中郡始置于公元前312年。秦汉中郡治西城县,与战国时期秦楚相争的历史形势有关,其意在于防楚、逼楚。东汉初,汉中郡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与两汉时期大一统形势下褒斜道的重要性以及汉中郡战略作用和地位的变化相关。汉末曹魏时期,在魏、蜀争夺汉水流域的历史背景下,“东三郡”从汉中郡中分化出来,并使汉中郡辖区缩减为仅局限于今汉中地区。  相似文献   

6.
《华商报》2001年1月18日发表题为《夜郎古国“沉睡”沅陵》的文章,认为湖南沅陵县城南古城址西山墓区中的大型西汉墓为古夜郎国,值得商榷。实事是,楚之黔中郡城非秦代同郡之城,更非古夜郎国王城。上述沅陵西汉墓当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国土刘发之后裔墓。  相似文献   

7.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8.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则寓言故事《黔之驴》。长期以来在解释这则“黔驴技穷”成语时,不少文章甚至辞典都把这里的“黔”说成是今贵州。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贵州之名,始于宋朝。柳宗元写《黔之驴》的时间是公元805年。他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之后,其时离贵州单独建制尚早六百多年。“黔”作为一个地区名称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黔中地,秦朝的黔中郡,其辖区主要在今湖南西北部分,包括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柳宗元所指的“黔”,只能是今湖南西北部或四川黔江流域…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柳毅传》地名矛盾论解何长江唐传奇名篇《柳藏传》中存在着地名矛盾。其文一开始说柳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I柳毅送信到龙宫时对洞庭君说:“毅,大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湘滨”和“楚”二词很明确地将此故事限定在了巴陵洞庭湖。然而文中龙女却对柳毅说...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26页有一幅《秦朝疆域》地图。地图中标有“陇西郡”,注释为“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地图中又标有作为秦长城西起点的“临洮”,注释中却没有说明(见上图)。那么,作为陇西郡治的今临洮,与作为秦长城西起点的临洮,是不是同一  相似文献   

12.
楚国发祥于湖南。这可以从商周王朝对“楚”的别称中得到证实。先秦史籍中称楚国,有时义称“荆楚”,或称“荆”。其原因是什么?这是涉及楚国发祥地的历史重大问题,所以史家和注家众说纷纭。如:1、《说文》:“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正声。2、杜预在《左传·僖公元年》“秋,楚人伐郑”后注:“荆始改号为楚。”3、孔颖达《左传正义》云:“荆楚,一木两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4、沈括《梦溪笔谈》曰:“荆州宜荆……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5、俞樾《释荆楚》说:“是荆楚为当时之通称。”上述说法,表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华商报》2 0 0 1年 1月 1 8日发表题为《夜郎古国“沉睡”沅陵》的文章 ,认为湖南沅陵县城南古城址西山墓区中的大型西汉墓为古夜郎国 ,值得商榷。实事是 ,楚之黔中郡城非秦代同郡之城 ,更非古夜郎国王城。上述沅陵西汉墓当为汉景帝之子、长沙国王刘发之后裔墓。  相似文献   

14.
刘金生 《语文知识》2006,(11):36-3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在讲到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臣是凡人.偏在远郡……”其中的“臣”乃“巨”之误.“巨”指三国时的苍梧太守吴巨。这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鲁)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土,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平!…由此可知“臣”当为“巨”无疑。教材应当及早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7册第3课《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酂、酂、苦、柘、谯,皆下之。”其中的“酂”字,注释为“zan.在现在河南省。”经查阅辞海.发现这个注音有问题。《辞海》1043页注.“酂”字有两个读音,为zan、cuo,分别是这样注释的:酂(zan)秦置。治所在今湖北光化西北。西魏废。西晋时,先后为南乡郡及顺阳郡治所;南朝梁,为酂城郡治所。酂县(cuo)秦置。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酂县。元至元八年(1271)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部将葛婴攻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滇池”及“滇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跷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本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以其众王滇,变眼从其俗,以长之”。  相似文献   

17.
唐时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岷江、金沙江汇集处(其下称长江)——俗称“三江口”的宜宾市。《尚书·夏书·禹贡》属梁州之域。秦为西南夷僰国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开置僰道县,为犍为郡治,王莽改曰西顺,为僰治。后汉为犍为郡。晋、宋因之。萧齐复为犍为郡治。梁大同十年置戎州。周保定三年改曰外江。隋大业初,复日僰道,为犍为郡治。唐武德初复曰戎州,移治南溪。太宗时,徙僰道在蜀江之西三江口,明皇天宝元年改为南溪郡,复为戎州,肃宗乾元元年属剑南道西川节度使辖。管县五:僰道、义宾、开边、南溪、归顺。  相似文献   

18.
关中,四塞险固,历来多为中国封建王朝定都之地。作为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雄居六盘山北麓,为长安防御的西北门户。就在萧关迩旁,西汉置安定郡于高平城。东汉“高平第一城”威名远播,光武帝刘秀与隗嚣鏖兵于此。其后高平虽易为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不同的名称,但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却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其军事地理价值,是甘陕宁等西北其它军镇难以匹敌的。清初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评价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当非虚语。 中国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历来骁勇善战,崇尚武力。早在殷周,六盘山附近就有犬戎、西羌、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游牧。秦汉时,这里畜牧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言其“西有羌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这两个注释明显是矛盾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入蜀,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