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中学理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锻炼,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因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中学理科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也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但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它需要长期努力,寓“猜想”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本文就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作了初步的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人们对事物的结果做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可见,猜想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猜想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教学,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了许多真理.它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寓“猜想”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从猜想能力的重要性、猜想能力的培养途径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4.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也是当前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针对"猜想与假设"的形成途径及其品质,从"猜想与假设"情感培养、方法指导、强化化学变化本质教学、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通过化学探究学习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作为环节之一的"猜想与假设"是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薄弱部分.因而明确猜想与假设意义,提出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有效策略,对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将猜想引人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数学猜想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形式.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7.
数学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丰富的"猜想"素材;在新授课中激发学生猜想的欲望;在习题课中点拨学生猜想的思路;在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等。并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上,还要教学生反思、论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数学知识、经验对研究对象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一般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探索而提出猜想,其作用在于发现真理,预见证明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点石成金"的意义.本文从原型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再造能力、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指导直觉选择,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猜想"就是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现在走进课堂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教师在应用"猜想"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把"猜想"很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何使"猜想"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猜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或举出范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一点做法与认识,供参考.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数学猜想的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这意味着数学教育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1.创设问题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往往不是显现的,它隐含在具体、特殊的对象之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相近、相关知识的异同才能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猜想,引起知识的迁移,最终解决问题,数学猜想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直接判断能力.科学家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像,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所谓猜想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结果做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在解数学题时,学生经常借助于几何直观图形和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利用类比或不完全归纳,对感知的对象做出大胆的试探性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种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新课程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可以利用猜想来催化思维.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猜想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通过对研究的对象和数学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后,对已知量及其关系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它是一种合珲推理.正如牛顿所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任何新的数学理论的建立都是如此:先有猜想,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先行军,数学是在不断证明或否定猜想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因此,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促进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不断进行观察、试验、类比,对逐渐积累起来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某种规律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描述或推断。而数学猜想正是这种科学推断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推断既有一定的科学性,又具有某种假定性,是科学性与假定性的辨证统一。虽然这种猜想和推断的结果还有待证明,但是这种思维过程的确是许多发明创造者的成功之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同时对推理能力的主要表现作了以下阐述"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且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不难看出,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何直观性猜想就是数学猜想能力之一,借助几何直观提出一般性猜想的方法,因此几何直观猜想能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更加侧重,注重培养。本文通过2013年宁夏高考理科数学的函数题目的求解,展示几何直观猜想在解题中的简洁性和魅力,说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中考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检测.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想能力,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渗透,因此,"猜想"型问题是今年中考数学的热点,很多省市的中考数学题出现了这类问题.本文例举今年中考数学中的"猜想"型试题加以归类简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数学知识、经验对研究对象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对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猜想使人们获得了许多真理,它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现的萌芽,可以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而数学解题是培养儿童数学猜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类比猜想"、智用"归纳猜想"、善用"审美猜想"、妙用"假设猜想"、运用"直觉猜想"、活用"综合猜想"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小创客"!  相似文献   

20.
<正>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一、通过猜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猜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用猜想的方式。经常性地把猜想渗透于课堂之中,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中,我出示了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两幅中国地图有什么关系?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