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山望着那山高”和“一条道跑到黑”秦海干事情没有恒心,“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的。对此已不知有多少人写过文章了。但是,如果有恒心以至到了“一条道跑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知回旋、不知倒退的地步,那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虽与“...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我谨记:“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作为教师,我谨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为此,在踏入课改之际,我便开始了做为教师的粗浅的三点反思。一、从“不摇头”开始的……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担任了三年级的科学课,在学习了《科学课程标准》之后,自认为初步领会了新精神,但上了几节科学课之后,我却发现,我的教学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学生既不爱发言,也不会研究,更谈不上探究了,就象一伙算盘上的珠子,拨一下,动一下。我一着急,学生就更老实了。于是;…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学生就不会有积极的思维,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读完成尚荣先生的《名师基质》,脑海里一直回旋着这八个字:向上飞扬,向下沉潜。向上是保持一种进取状态,不因外界的不完美就做一个“佛系老师”。向下是保持一种探索精神,把根扎得更牢固,不会因一点风雨的打击就摇摇欲坠。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家精神”,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被冠名以教育家,但对“教育家精神”的追求应是永恒的、不变的。如果想向名师看齐,就需要具备名师的基质。  相似文献   

5.
如果追求知识真如刘嘉俊、夜所写的那样痛苦的话,就不会有《精神救助》中范春芳那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学习着,应该是一种幸福,即使获取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一旦拥有,快乐就会终生相伴。国家足球队外籍教练米卢一直主张“快乐足球”的理念,那么,作为求学者,我们也应具有“快乐学习”的态度和品质。而且从文笔上考虑,《物理、化学世家》又不失风趣和幽默,学习是一种快乐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学会发问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学问与“学问”》①,讨论的是知识的习得与学习发问之间的关系,不“学问”就难以有学问,不“学问”就不会有很深的学问。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追问的科学,哲学本身就说明了智慧与“学问”的关系。学习哲学就要以哲学的这种精神来学习。学习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又何尝不应以哲学的精神(追问的精神)去学习。这篇短文里,我们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怎样发问?怎样才问得好、问得多、问得深?亦即,怎样学习发问?这个问题也算是元学习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从一个例子说起我们都听说一…  相似文献   

7.
杨帆 《山东教育》2003,(32):45-45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不再被认为“仅仅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被重新审视为“其本身就是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有兴趣,乐于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柏拉图所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持在心里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培养学习的兴趣:一、在学习素材里添“趣”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但由于课本篇幅有限,或者由于内容滞后,或者由于编写者的观念与风格所致,学习素材有时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书本与参考书上提供的素材,而要精心收集各种富有趣味的学习材料,包括…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们还没毕业就忙碌地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几乎人人都是一脸的焦虑和无奈:签了怕错失更好的良机,不签怕竹篮打水,有点类似于股市抛与不抛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要警惕“读书无用论”的呼吁。读书论之有用与无用,好像先天就带有荣辱的胎记,说读书有用就是对,说读书无用就是错,这就有如对中国历史上面对外侮时的主战主和两派的评论——主战的就是民族英雄,主和的即是汉奸。但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关键是要弄清这“用”是什么。读书当然是一种需要,但依马斯洛的学说,需要是有层次的。于是,读书,亦即学习之用,就有了两个近乎对立的观点。一是形而上的,即精神层面的,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可以荀子《劝学》为代表。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我认为主要是以课堂为阵地 ,培养学生做到“敢想、敢问、敢为”。一、在新知的导入中 ,激励学生“敢想”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一节课的情绪 ,因此 ,在导入中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负担 ,就会主动去学。我常采用的方法有 :设置悬念 ,激发求知欲望 ,引起认知兴趣 ;巧提问题 ,…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乏味又深奥难学的学科.在学生的这种特定的心理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让学生消除恐惧厌烦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有效地学,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怕学”到“爱学、乐学”的境界.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思维活动始终与教师思维活动产生“同步共振”或“超前振动”,高质高效地获取…  相似文献   

12.
两位同学天资相近,学习基础差不多。又同样勤奋,但一位同学的成绩总是比另一位同学好一些。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与他们在学习时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有关。学习勤奋,但不会思考所得就十分有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可见,思考是学习上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采访赌徒     
本刊小记者曾小慧报道赌博是犯法的事情,但我发现赌博的人日益增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星期六,为了满足好奇心,我钻到一些赌博的人群里,开始进行采访。首先采访的是一位年轻阿姨:“阿姨,今天运气不错吧?”阿姨说:“赢了三百五,输了二百四。”“你的孩子会不会因为你赌博而学习成绩下降?他会不会也想跟着你一起赌呢?”“赌就赌呗,反正他也不是学习的料,还不如帮我多赢一些钱呢。”她回答。我看到周围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我,就向他们发问:“你们这样赌博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回答:“说不出什么好处,就是赌习惯了,想不赌都没办法。”“怎么,赌博…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明确指出"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由此可见,是否寓教于乐,以乐促学,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寓教于乐"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事实上,却是我们一线教师踏上教坛以来,一直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诚哉,此言不虚!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侍候,所以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打董事起,就从前辈那里秉承了"必有所为"的做人之道,不停息地奋斗和追求,来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跟别人较着劲,也跟自己较着劲,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往往是把握不住的东西,得到  相似文献   

16.
陈重业 《上海教育》2001,(19):31-32
所谓“应用”,通常的理解是“学了就能用”(这当然算不上科学定义)。于是乎一些人学习时的浮躁心态似乎有了依据:学这有什么用?工作岗位上又用不到。学校要培养创新精神,但学校教授的技能从广义上说是滞后的。虽说学了炒青菜便立竿见影,便能“应用”,但谁也不会夸只能炒青菜的人有一手“烹调技艺”。学校里学的是Windows 98,踏上工作岗位要用的是Windows 2005,  相似文献   

17.
借鉴"挫折"     
我们常说要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却很少提要多借鉴别人的失败“挫折”。其实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人会不会借鉴别人的失败“挫折” ,比能不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 ,显得更为可贵、更有价值、更令人难忘……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成长不一定非要经受挫折 ,一个懂得吸取别人挫折的人 ,同样也会成熟起来。”这句话实在说得妙极了 ,妙就妙在它印证了人生中很多哲理 ;妙就妙在现实生活中众多现象可以佐证。古人云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讲的都是同一道理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人生…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5,(9)
7岁的美国女孩洁西卡驾机身亡的惨事引起全球广泛争议。但洁西卡的妈妈在无比悲伤之余仍然说:“孩子想飞就让她飞吧!”这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持。西方的教育精神就是这样,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成果。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做什么时急于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完全可以买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孩子看人家开飞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赛车手来教。让孩子慢慢明白飞车不光是开得快,还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这样,既满足了…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偏颇。然而“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学生获得高分,心理便会有一种快乐感、荣誉感,不及格就会有一种痛苦感、羞辱感。学生追求高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态势。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追求高分”的心理倾向,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指标上多做文章,在命题的质量上多下功夫,从而提高“分数”的“含金量”,使“分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本文仅就如何评定物理学习成绩谈些个人看法。一…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借分制”,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可以有“借”有“还”。在由此引出的纷纷议论中,两种观点较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借分制”是一种创新,这种学生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另一种观点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方式缺乏教育学依据,不是创新,可能促使学生对分数的过分追求,这种“借来的分数”不但不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会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精神负担。暂且不论这些观点到底孰优孰劣,仅从产生“借分制”这种做法的原由来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