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们新闻工作者毫无疑问有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一个是怎样报道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怎样改革好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现在联系我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粗浅体会,谈几点看法。首先,必须弄清我国实现四化为什么非要改革经济体制不可。这个问题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是作为一个总的纲领性问题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六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也已经指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性。这儿年实践证明,只有坚决执行党中央提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怎样写出“经济味”一直是经济报道的一个难题。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经济报道还没有在写作思路上、手法上另辟蹊径,而一直沿用写时政报道、社会报道的办法,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报道自身的特点。那么,经济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哪里呢?经济报道所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变化趋势等。它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具有经济学上的实用价值、研究价值.这是经济报道有别于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的最显著特征。下面这两篇是就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  相似文献   

3.
徐峻 《新闻实践》2014,(4):26-27
经济报道怎么创新?我结合去年我自己写的一些经济报道和评论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5.
6.
<正>经济报道是正面报道的战场,也是各媒体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报道领域之一。现在经济报道领域最常见的问题是:经济形势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甚至只讲成绩不见困难;经济政策解读常常慢半拍,权威性不强;面对经济热点,该有人出来说话的时候没人发声、该挑明了说的时候却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对新闻事业来说,亦是如此,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需要不断创新,走出新路子,时事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新华社电讯稿,即时事新闻,要将这些新闻及时准确地通过报纸报道出去,时事编辑只有努力创造时事报道的新格局,以崭新的视角和快捷的节奏令人耳目一新,才能把最好的时事新闻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突出改革,突出创新,是1986年全国好新闻作品的重要特色。入选的231篇(幅、组)好新闻作品中,约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报道是反映改革的,其中主要的又是反映经济改革、开放、搞活的。尽管反映这方面的重大主题不够,但从广度和深度来看,较上一届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怎样写经济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以后,在我们的新闻媒介工作中,经济报道地位也就自然随之上升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新闻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任务。也正是这样,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便成为近年来新闻界同行热衷研究的课题。 经济新闻,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种题材。 对经济报道的难度,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经济报道往往写得“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这句很普通的话,实际上包含着经济报道工作中几乎全部的矛眉。  相似文献   

10.
11.
读《中国记者》2000年9月号关于经济走势报道的一组文章,很受启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引发了一些想法。因此,笔者愿响应编者按中“欢迎新闻界的同行继续来稿”的号召,也就经济走势报道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2.
俞海 《新闻通讯》2013,(6):62-63
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对经济文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提出殷切希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会刚一结束,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立即启动《转型升级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现和探索“中国梦”在江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第二类,分析性经济新闻。 这是相对第一类说的,信息类经济新闻,一般是不做分析的,而这一类的经济新闻则要有甚至侧重于分析。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情况,主要还在于它的分析。 例如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向的预测等,都属于这一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类经济报道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仅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你报道的问题和内容可能是人家已经报道过的,但是你有了新的概括,人家还会有一种“深”的感觉。例如我在1982年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篇报道,所讲的问题和材料并没有多少是全新的,但是我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数量──“无限的循环掩…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但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 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 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 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成为备受全社会特别是亿万农民关注的新热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八个方面32项政策措施,其中最后一项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领域也同样,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而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以来习惯于就生产写生产,从生产领域报道多,从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报道少;从领导角度报道多,从群众角度报道少;从经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角度报道少。艾丰说:旧模式经济报道的问题出在“把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层层剥皮’,剥至最后只剩下干巴‘骨头’了”。他所说的“层层剥皮”是指把经济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同人的活动,同矛盾的转化过程完全剥离开了。显然,这样的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经济改革实践的需要,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搞好经济报道?我们《宜兴报》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具体做法是抓住“三个点”。一、及时解剖“难点”。去年下半年来,宜兴的群众对“菜篮子”的问题呼声很高,广大菜农也对菜贩子的盘剥行为十分气愤。“菜篮子”问题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大“难点”。我们组织2名记者于凌晨3点就到菜市场作现场采访,写了《菜贩坐地倒卖欺行霸市》一稿。文章刊出  相似文献   

19.
回眸20年,经济报道始终把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促改革不断深化作为报道的主旋律;把推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作为报道的重点内容;并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由实入深,由深到博的发展路子。以改革总报全局Zo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的轻重缓急、起伏跌宕,经济报道在不同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1978年底,改革首先在农村奏响序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想背景下自下而上推开的。一方面,思想解放运动春潮拍岸;一方面,“左”的思想坚冰仍未彻底打开。这一阶段,新闻界主要运用“拿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经济信息泛化的趋势下,如何实现经济报道创新?笔者认为,应逐步改变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在可读性、生活化、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下工夫. 拓展新视角,增强可读性 要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必须增强可读性,在报道的思维方式,视角的选择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