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中国古代的皇帝平均寿命才42岁。按理,他们的补品、药品、营养、生活均是优越的,但寿命却不如老百姓长,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科学证明,关键是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公告:“健康长寿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60%。”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55%,已有高血压发生脑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动作的时候,常常是明白了动作的要领却并不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动作。也就是说,“理解”了动作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动作。所以,在运动学习训练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解决“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步骤的关系。那么,“理解”和“掌握”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联系呢?首先让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图1是认知心理学中常用的从信息处理理论中导出的运动行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类信息处理的第一步,首先是将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的刺激传入人体感觉器官,使我们能  相似文献   

3.
一近年来,围绕着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在讨论中丰富了我们对体育事业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发展的若干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所表现的是现象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所固有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联系就必然会发生作用,从而决定着事物和现象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过程。研究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从百余年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来看,存在还原论、进化论和相关因果论对运动生理现象的合理化解释,这三种科学范式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在规律,但存在一定误导性。运动生理学研究中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应保持慎重。  相似文献   

5.
<正>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的改革,忽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虽然备课认认真真,讲课兢兢业业,但教学效果却未如人愿。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不够。 目前,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直接听讲多,课前预习少;接受多,思考少;上课练习多,课后复习少”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质量下降,差生增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科学地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叫张艳丽的小姑娘来信说,她是一个深深地迷恋着足球运动的球迷,非常喜欢踢球,虽然一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但依然坚持着。他希望能够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们非常愿意帮助她,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特意将下面这篇文章送给这位小姑娘以及和她有相同愿望的球迷,希望你们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7.
读者朋友,伴随着新的一年来临,本刊的新栏目——“大家谈”也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我们希望能够活跃学术气氛,启迪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讨某一个问题,真正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园地。 本期我们讨论话题是“如何处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我们几经努力,终于组成了这一期的稿子,虽然有些稿超越了我们原有的编辑意图,但针对“改革与稳定”这一充满辩证关系的老话题,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无需在几百字的短文中作全面系统的论述,只是告诉读者,从另一个侧面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也许您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那么我们希您能来信、来稿。“大家谈”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自己的栏目。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于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能否透过现象去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或实质,这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哲学史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中国,人们普遍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不会有人象古代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虚静 《武当》2001,(9):53-54
这里,爱因斯坦虽然不相信有宗教神学那种人格化的上帝,但却深信有另一种理性的东西存在。然而他却又无法以思维的方法理解那理性本身的实在状况,而只能窥见那理性所显示出的某些侧面。如果爱因斯坦能以最原始的元神去直觉那最原始的理性,他也许就不会再有如此的神秘感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真的能切身验证了道的实在,那也就不会再有他在物理学研究中那些伟大的发现来旁证天道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解读,比照了体育教学中漠视生命的现状,对教学过程中漠视生命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透视和反思了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偏离现象。从生命教育视(?)中追溯了体育教学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因此,在我们一生中,1/3时间在睡眠另外2/3的时间内的工作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睡眠。二、喝水是生命之源,众所周知,阳光、空气和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但是在大约四十六亿年前,刚刚诞生的地球上,虽然具有了阳光和空气却没有生命的产生。最早的生命是诞生在大海里。海洋的“海”字写法是由三个字组成的,这三个字一个是“水”字,再一个是“人”字,第三个字是“母”字,意思是说水是人之母。由此可见水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体自身离不开水。人是水中的产物,人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分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当一个人在母体内还是一个胎…  相似文献   

12.
升班马神话     
所谓奇迹,虽然表面上无法理解,但背后却往往隐藏着严密的逻辑和若干的必然,即便当时尚难索解,尘埃落定之后,也可以从种种蛛丝马迹间寻到些许缘由。或者,所谓奇迹,原本就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相似文献   

13.
徐晨博  张也  邰峰 《湖北体育科技》2022,(8):675-678+727
本文将竞技体育纳入生命哲学理念范畴,研究其本质根源所在。基于哲学对“生命”的解读,沿袭齐美尔生命悲剧、生命超越、生命理想的哲学思想,深入剖析竞技体育生命创造和超越的本质内涵,通过“生命有超越生命的力量”这一哲学思想轨迹,揭示竞技体育“异化”“物化”问题,再进行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从哲学视角中探寻竞技体育的生命本质与内涵,反思现代竞技体育中的异化争论与工具属性发展。结论:竞技体育是人类生命“形式”的一种活动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延续着人类对生命“活力”的激发与塑造,展现着生命不断创造与超越生命的力量,彰显着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健康是存在于学校体育之中的3个重要内容,虽然相互联系却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而对三者本质与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在此消彼长的博弈中影响着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和改革,以对体育的辨识作为引领学校体育中体育、运动和健康的主线,认识三者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厘清固有的惯性思维,使学校体育的发展回归学校教育的正轨。  相似文献   

15.
光法一直都是很多DOTA玩家最爱的英雄之一。一方面因为这个英雄确实拥有着超强的实力,他的三个小技能外加大招附带的两个技能,无一例外都是神技。虽然这些技能可能不如某些英雄的技能那么简单暴力,但玩家如果能掌握好诀窍的话那就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对于高手来说,这种上限和下限都很高的技能,最适合用来展现自己的技巧了。  相似文献   

16.
施指导虽然是上海人,但他刚毅,干练,见解独到,不太像我们理解中的上海男人那么柔。刚开始接触施指导时我心里挺害怕的,因为他面部基本上没有表情,酷酷的,感觉不容易接近。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笑话,讲完之后我这边笑得前仰后合, 可他却依然冷得脸上能刮下霜来。随着慢慢接触,我感到施指导确实是一个脑子里很有想法的教练。平时训练时他要求很严格。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那次我训练时很急躁,怎么也练不好,特别想回宿舍,我就跟施指导请假说肚子疼。如果在以前,其他教练考虑到我是老队员一般都会准假的,但是他就不会。他看出我不是真的因为身体情况而请假,他就说“你不练也可以,但是不准回去,你就在这里站着,等训练结束再回去。想聊天你就聊,反正不能回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客观公正,虽然绝对的客观和公正并不存在,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应该去追求它。尤其对于电子竞技这个新兴的产业来说,新闻工作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平时习惯于接受媒体的话语,却缺乏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这对电子竞技的发展来说不是什么好事。SK网站的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自己对于电子竞技新闻工作的一些理解和看法,至于怎么理解,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黑白映画     
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光明?黑暗与光明就仿佛风与火,雾与电,风虽然寒冷,却给我们带来了成功希望的种子。火虽然烧毁一切,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尘世间的是非恩怨又有谁能说得清?我们看不见,因为雾;我们看得清,因为电。什么是错与对,让我们一同在黑与白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丁晓磊 《羽毛球》2020,(4):107-107
在羽毛球比赛中,有一种玄学叫做节奏,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一旦掌握了节奏,往往越打越顺,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半决赛安赛龙对阵李梓嘉,虽然安赛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我在看比赛时,总觉得节奏是掌握在李梓嘉的手上。如果说前一场谌龙输给李梓嘉,可能还觉得是谌龙没有发挥好,那么在半决赛中,我确实可以感受到李梓嘉成长了许多。整场比赛,李梓嘉打得非常有耐心,针对安赛龙的特点做了很好的处理,并一度有望拿下比赛。只可惜最后19平时的机会球略有点着急,被判了个过网击球,确实在运气上差了一点点。  相似文献   

20.
温育莎 《精武》2013,(18):54-55
体育教学是通过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来实现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最终目标的,运动技能不是一次就能够掌握的,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和提高。而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虽然学会了技术动作,但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的现象。遗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单就技能掌握的过程而言,我们认为:与重复练习的次数少有直接关系。重复次数少,学生没有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所学的技术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自然也就不熟练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重复练习法的概念,作用、影响重复练习次数的因素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为体育教师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