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论节俭为人类之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节俭为人类之美德阎文以儒、道、墨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特别强调"节俭",认为这是人类美德善政的具体表现。尽管各家学派在此问题上的出发点、侧重点与归结点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最先提出节俭是人类美德这一命题的是墨家学派。在《墨子》书中有《节用》、《...  相似文献   

2.
墨家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代精神有一定的通约性,分别体现在墨家“贵义尚利”的经济伦理价值观、“尚贤”与“尚同”并举的平等精神和“革故鼎新”精神三个方面。吸收和转化墨家精神的“合理内核”,对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现代企业精神和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创新精神,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精神     
王中江 《寻根》2011,(6):4-10
有一个总括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叫做“三教九流”。“九流”是指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等九种学派;“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教义和信仰。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家,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墨家所倡导的“兼爱互利”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初具雏形的认识基础、情感基础和价值基础,而其“尚贤尚同”说则有利于摆脱人情关系网的束缚,打破传统人才价值观的限制,推动现代人力资源全面与深度的开发。墨家重视工商业者及其活动的伦理态度和价值取向以及在职业劳动中彰显个体道德价值的文化境界和思想情操,对于培育现代人的劳动观念、敬业精神和成才意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墨家的“节用”理念可以成为培育节约型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珍贵思想资源,而其“节葬”思想则有益于革除民间丧葬中的陈规陋习,树立厚养薄葬的时代新风俗。墨家生命伦理中身体力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于培育现代人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气节意义甚大。  相似文献   

5.
张斌峰 《寻根》2004,(4):19-24
如果以现代价值观来透视中国先秦墨家的价值观,我们便不难发现墨家价值观之多元多维的新阐释,更可彰显出它所具有的鲜活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朱学派:两千年绝学及新诠释李伯聪杨朱其人两千多年来蒙受恶名,其事迹无载于正史。但许多可靠的证据表明:杨朱学派在战国时期确曾是一个影响很大、“言盈天下”的学派。杨朱学派的历史命运与墨学的历史命运大体相同,且更加不幸。墨学自西汉初年成为绝学后,毕竟还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楼宇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  相似文献   

8.
老学浅议     
老学浅议李耀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继儒家文化研究热之后,又出现了一股道家文化研究的热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来说,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占有的地位固然重要,但若撇开道家、佛家以及墨家、法家、阴阳家等文化而不顾,不待对传统文化的形成未能知其底蕴,就连...  相似文献   

9.
墨家兵学理论的特点是以防御为根本立足点,以城守为核心战术,一切防守战术的运用,防御兵器的发明和使用都是服务于防御作战的。墨家兵学理论是积极的防御理论,它在被动的防御作战中通过各种细致缜密的防守战术措施来高效对抗侵略。虽然防御本身是被动的,但墨家的兵学理论并不被动,它是在被动的防御作战中调动  相似文献   

10.
李欧 《世界文化》2008,(11):12-13
提起法兰克福,在当代思想文化界,在学术界,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兰克福学派”。它的名气,盖过了它挂靠的团体——法兰克福大学;毕竟法兰克福大学只不过是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所,而“法兰克福学派”则是独一无二。它为人类所增添的精神财富也是独特的,是没有其他学派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社会的历程□刘宝才早在两千多年前,百家争呜的各主要学派就提出了各自的理想社会方案。儒家学派向往“天下有道”的“王道”社会。道家学派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儒家的理想社会重视伦理,希望借助伦理关系达到和谐安定;道家的理想社会重视自然...  相似文献   

12.
黄帝与道教     
黄帝与道教张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纯粹中国特色的宗教,它发源于中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宗教,融合了民间流传的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术数等,以道家黄老之学作为理论基础,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养生家等诸家学说有关思想,以追求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外文学与文论的比较研究开始逐渐由西方中心主义向多元文化主义转向,由欧洲文明主导的“求同思维”向中华传统文明倡导的“和而不同”思维方式转向。近年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迅速崛起使世界比较文学界意识到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外,“异质比较”正成为中外文学与文论比较的一种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近世古学派中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及其后学太宰春台(1680—1747)和海保青陵(1755—1817)的学术体系发展而成的“徂徕学”(本文特指“徂徕派经世哲学”),一直被部分日本学者视为日本近代政治原则的发现者,是日本自生的、与以往哲学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间没有本质和必然联系的早期近代化学说。即便不情愿地承认二者之间有所牵涉,其程度也不过是“轻微的提示”而已。然而,徂徕及其后学本身,却从未忌言事实。正是通过对苟&;#183;韩著作的再诠释和大量征引,该学派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社会的实践和改造。  相似文献   

15.
刘艳 《华夏文化》2022,(4):50-52
<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交锋是思想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两大高峰——先秦和宋明,皆是学派林立、思想激荡、交锋不止的时期,因此也成就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以及宋明新儒学的诞生。学界对先秦时期各家学术的比较研究向来深入、丰富,所产生的学术著作不胜枚举,而对于宋明时期,尤其是北宋诸学派争鸣的探讨则相对薄弱。在北宋庆历之后的六大学派(濂、洛、关、新、蜀、涑水)中,或为政事之儒,如王安石的新学和司马光的涑水学派;或为辞章之儒,如三苏的蜀学;或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如周敦颐的濂学。而对宋代新儒学的实际作用而言,也就集中在张载开创的关学和二程建立的洛学二系。  相似文献   

16.
诸子百家说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据《汉书·艺文志》上说,数得上名家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绝大多数都无法说出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观点,可据《诸子略》记载,诸子百家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  相似文献   

17.
卢头 《世界文化》2007,(3):31-32
“回到弗洛伊德!”这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1901—1981)提出的口号,正是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他创建了法兰西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从而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推向了后现代阶段。拉康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心理学学科,更渗透到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以至于有人将其评价为“笛卡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见、视野最广的欧洲思想家”。  相似文献   

18.
杨洪 《华夏文化》2000,(1):20-22
考据学是在清代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通过音韵、训诂、辑佚、校勘、辨伪等方法考证经史,这就是考据学,也称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考据学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华夏文化》2023,(1):16-17
<正>关于侠的起源,中国近代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大概有墨家起源说、武士起源说、商贾起源说和儒侠相通说等,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崇儒侠相通之说的代表性学者。章太炎不仅在学理上对侠客、侠客精神和侠客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而且他自身还是侠客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可以称之为以儒兼侠、知行合一的学者。一、章太炎倡导儒侠精神章太炎一生之中喜交豪杰之士,从他因“苏报案”而入狱后,其在狱中教颇为任侠的狱友徐福生识字并折节下交、互相慰藉,已可初见太炎之个性。  相似文献   

20.
印度大乘佛教的唯识学派在译解进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思想发展和传承不同,渐次分成三大系统:地论师、摄论师和唯识宗。本对地、摄两派与唯识宗在有关前六识、第七、八两识等问题上的差异之处作了叙述和解释,有助于人们理解唯识学说新译和旧译何以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