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张璐  赵爽  张强  长青  华连连 《科学学研究》2020,38(5):936-948
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如何内化情境信息突破创新能力刚性枷锁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现有研究尚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本文基于组织惯例二维观视角深入探索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机制,理清了企业构建差异化创新能力的根源,并打开了组织惯例内生性变革的黑箱。研究表明:(1)基于情境的组织惯例启示面的形成代表组织对情境差异化的理解和内化过程,是导致企业构建差异化创新能力的根源;(2)组织惯例借助其启示面和执行面的结构二元性随环境变化及时更新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刚性枷锁的关键;(3)环境不确定性为创新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情境需求,促使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由“模仿创新能力”到“自主创新能力”再到“协同创新能力”的不断跃迁。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后发企业组织惯例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规律,追踪动态情境下企业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微观基础,架构一个基于资源能力视角下组织惯例生成与演化的理论框架。依据这一研究框架,对飞鹤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组织惯例的生成是组织学习形成共同认知,并在执行异动实践修正下反复交互直至稳定的过程;(2)资源能力作为企业依据环境变动并通过资源管理过程将情境信息内化的重要手段,是驱动组织学习与执行异动交互突破惯例路径依赖构建差异化组织惯例的关键;(3)组织惯例在外部环境刺激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反馈下呈现“操作惯例—搜寻惯例—柔性惯例”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4.
王永伟  韩亚峰 《科研管理》2019,40(10):268-277
本文主要探讨环境不确定情境下组织惯例更新的前因与后果。基于对上海、新疆、河南232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EO变革型领导行为能够显著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的进程;组织惯例更新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起着中介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起着调节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在厘清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因素及效能,丰富组织惯例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关注从传统农业技术行业到现代农业物联网行业的转型,选择组织学习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转型过程中行业主导企业和跟随企业的认知和行动倾向演化进行研究,揭示组织惯例的演化过程机理并构建演化过程模型。研究得出:行业惯例的演化主要经历主导企业组织惯例的演化、行业跟随企业组织惯例的演化以及新行业惯例的形成三个阶段;组织学习是促使行业惯例以及行业中个体企业的组织惯例实现演化的关键,其中主导企业依赖试错学习实现主动式演化,而跟随企业依赖效仿学习实现被动推动式演化;尽管行业惯例演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依赖于不同的学习模式,但组织惯例演化的根本均在于通过参与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形成新的共同理解和一致性行动。  相似文献   

6.
王婧  雷家骕 《科研管理》2022,43(11):1-10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认知视角对中国情境下高校/研究机构衍生出来的“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创新发展主导逻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这类企业存在双主导逻辑并存的现象,分别为“需求归因”和“技术机会归因”逻辑,并且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两种主导逻辑一以贯之,但企业对于两种主导逻辑的侧重即两种主导逻辑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方式是不断动态演化的。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双主导逻辑对“基于科学的企业”自有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双主导逻辑的演化路径以及对“基于科学的企业”参与和利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情境下“基于科学的企业”相关研究具有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新技术出现的条件下,组织惯例更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关系,组织惯例更新能否成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诺基亚和苹果两家公司从2G时代向3G时代转变过程中,组织·贯例更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组织惯例更新状况对两家企业竞争力带来的影响。案例研究成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组织惯例更新成功,企业就能在新的组织惯例规范下进行行为和模式复制,提升组织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组织惯例更新不成功,原组织惯例执行环境发生变化,不能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化,组织决策就会丧失市场机会,丧失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知识、惯例和动态能力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探究知识和惯例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 为组织动态能力的开发和更新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按照“知识—惯例—能力”的研究范 式,构建了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双重驱动下动态能力形成模型。通过剖析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的内在过程,进一 步揭示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动态环境下,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共同驱动动态能力的形成。知 识创造为惯例变革提供关键知识资源;惯例变革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创新/局限】本文剖析知识和惯例对 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知识创造和惯例变革对动态能力形成的理论驱动模型,未来仍须对该理论 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9.
主导逻辑作为企业内部主导的一般管理逻辑,是指导企业制定相关战略决策、采取行动以快速响应外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的先导模块,对组织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及战略执行具有指导作用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1986-2020年间与研究主题相关的211篇中外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整理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出主导逻辑的发展进程、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特性及类型划分等内容,并从与主导逻辑相关的企业竞争优势、价值创造及服务创新等热点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主导逻辑理论知识框架。本文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主导逻辑理论现有研究,同时期望能够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探寻组织内部多元主导逻辑共存的内在机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补充服务主导逻辑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研究,丰富多类型主导逻辑的认知及作用机理;期望学界产出更多以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管理实践现象为研究土壤的高质量研究,从而为实践界在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构建主导逻辑提升组织竞争能力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跨界创新成为数字化下技术创新重要方式,本文以470组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跨界特征情境下差异化的企业跨界技术创新行为作用逻辑。首先,基于介入方式与专注点,采用NCA方法,确定跨界技术创新必要行为——合法性建设、知识开发、市场挖掘与关系构建,提升论证过程科学性。其次,利用熵权法、NK模型及案例分析方法,确定不同跨界广度与深度情境下的主导行为与行为作用秩序,提升作用逻辑研究的系统性。再次,对比分析不同跨界情境整体逻辑与子逻辑调整内容,凸显跨界技术创新行为逻辑差异性与独特性;最后,揭示跨界情境异变下均衡、非均衡等路径转化逻辑,提升研究结果的动态适应性,以为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企业跨界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如何选择与自身属性具有较强匹配性的组织战略的?其战略的成功选择和实施需要企业拥有何种能力?战略转型在实业界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但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共演进程及机理的研究较匮乏。本文以万达集团1988至2017年的战略转型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及扎根理论数据编码的程序与方法深入剖析所选案例企业,发掘出组织知识及动态能力两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制,并由此构建了万达集团战略转型共演模型。我们发现,企业战略转型并非组织纯粹经济行为,它还受到商业生态系统、组织自身特性和高层管理者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共演模型也表明:共演是组织基于大环境背景下组织各个要素之间的前向共同演化和相互共同演化的过程,这种演化与组织战略转型的分析、选择和实施的成功几率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战略适应表现为战略行动,受到技术资源的制约,对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New science-based firms,NSBFs)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184个于2016年以前在新三板挂牌的成长期医药制造新创企业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用技术深度和技术宽度来衡量企业的技术资源结构,战略行动的多样性和频次来衡量战略适应能力,探讨前因变量技术深度和技术宽度对战略适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NSBFs技术深度对战略行动频次有负向作用,技术深度深,战略行动频次低,此类企业战略目标是窄细分市场,战略行动聚焦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以满足特定的竞争性细分市场的需求;技术宽度对战略行动多样性有正向影响,技术宽度宽,战略行动多样性多,此类企业战略目标是宽细分市场,通过开发新生产和分销方法,研发新产品或服务等战略行动来拓展市场,以整个行业为基础,为顾客提供可接受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此外,基于技术宽度与技术深度的差异对企业进行分类,明确了NSBFs初创期技术资源与成长期战略适应的匹配关系。拓展和丰富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战略研究,对新创企业发展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崔淼  周晓雪 《科研管理》2022,43(10):89-98
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开展数字化战略更新活动成为传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此,选取林清轩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化战略更新的实现和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在开展数字化活动时,存在着认知、行动及商业模式等惯性力量,而组织学习是一种克服组织惯性的有效方式;(2)实现数字化战略更新是一个过程,经历了数字化探索、数字化提升和数字化赋能阶段,在各阶段中,企业依次克服了认知惯性、行动惯性和商业模式惯性;(3)数字化战略更新活动呈现出从IT端、营销端到流程端的数字基础设施改进、数字营销渠道推广和数字业务流程构建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朱兢  肖婧文  付晓蓉 《科研管理》2022,43(5):121-130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高水平外循环的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倡议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塑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合理化国际分工方面与高水平外循环相辅相成,并能够从总体数量与研发质量两个维度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化解一段时间以来本土企业“量与质不可兼得”的创新困境;第二,高水平外循环帮助企业对抗来自高技术中间品供给端与国际市场需求端的双重挤压,通过外部市场迁移、创新要素集成、生存风险规避三大机制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本文建议,政府应引领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在畅通型国家中寻找新的市场机遇,通过更高水平的外循环来赋能本土企业,同时,要构筑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的“蓄水池”,疏通要素流动渠道的堵点,驱动创新要素内向集成,以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衡量  贾旭东  李飞 《科研管理》2019,40(7):152-162
虚拟企业作为适应动态复杂市场环境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战略演进过程及作用机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三家典型企业为样本,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发现了虚拟企业战略演进的两个过程:在市场环境影响下,领导者认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生存需求,形成虚拟企业初级阶段的战略;领导者认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成长需求,并积极响应市场环境,形成虚拟企业成熟阶段的战略。领导者认知是推动不同战略过程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伴随领导者认知地位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战略演进过程呈现出“随行就市”和“造势入市”的特征。本文通过认知地图的方式结合战略演进过程的特征,构建出符合虚拟企业战略演进过程特征的动态连续“W”模型,形象深入地剖析了虚拟企业战略演进过程的内在动因与形成机理,为后续详尽的探究虚拟演进理论提供了可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全新变量,必然会对企业行为和绩效产生冲击。企业要实现经济绩效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构建主动型的环境战略。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讨环境规制下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认为:环境规制在直接催化环境战略转型的同时也促使企业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更新提升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则通过影响转型时机、构建转型支撑体系以及选择转型路径推进企业环境战略的转型。该研究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环境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速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行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转型升级速度呢?本文以外部知识搜索为中介变量、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影响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理论模型,以232份企业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忘记对企业转型升级速度具有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搜索在组织忘记与企业转型升级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正向调节了市场知识搜索对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积极影响,而对组织忘记与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关系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并拓展了组织学习视角下的知识搜索分析框架,并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忘记和知识搜索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郭晓玲  李凯  石俊国 《科研管理》2021,42(11):129-136
  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买方市场势力是客户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中的6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市场竞争强度和市场动态性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买方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买方市场势力对创新研发投入产生的“促进激励效应”越明显;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动态性越高,买方市场势力对创新研发投入产生的“促进激励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