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林  白沂鑫  彭媛媛 《档案管理》2023,(5):88-90+95
我国现存有丰富的海疆历史档案,从维护国家领海安全的政治高度,对档案进行音像化开发,有助于利用其可视化、形象性优势,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维护领海安全。论文基于海疆历史档案开发背景、现状,提出海疆历史档案音像化开发问题;在阐述档案内涵外延,音像化开发含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海疆历史档案音像化开发对策。依托证据链理论,从构建营运机制、策划开发选题、征集组合档案、制作音像产品等维度对海疆历史档案进行音像化开发,可形成可视化档案证据产品,从文化宣示主权的高度,维护国家领海完整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法视角来看,档案尤其是涉及国际内容的档案具有越发明显的主权属性,档案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尊重一国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就是对国家主权尊重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始终重视和维护我国的档案主权,找寻维护我国档案主权的路径和方式。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出发,以主权理论为切入点谈论档案涉及主权理论,着重探讨档案所具有的主权属性,明确档案主权的深层内涵,进而揭示出档案主权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在明确档案主权重要性之后,从各种国际条约中总结归纳出维护档案主权的三条基本原则,即领土和历史原则、返还原物原则和行政管理原则,同时指出当下损害我国档案主权还存在大量历史档案依旧流失在海外、国家间对跨国企业档案的管辖可能存在分歧、珍贵电子档案存在被境外窃取的风险等问题。为维护档案主权的路径探索找寻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我国也应通过继承和保护国家档案、运用双重尊重原则进行跨国企业档案管辖、追索离散档案、构建协同高效的合作交流机制等途径维护我国的档案主权。  相似文献   

3.
边疆治理已成为我国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发掘治边历史档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与海疆治理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开展多元化编纂工作,可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针对我国治边历史档案编纂存在的自编成果多、编纂方法滞后等问题,阐述多元化编纂要素与逻辑框架,可从主体协同化、资源数据化、方法数字化与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创新编纂工作。开展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对推动编纂工作数字转型、提供优质档案汇编服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疆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伟明 《编辑学报》2020,32(6):605-610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信息全球化给传统国家主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主权正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当下形势,分析了国际出版集团的负面影响,提出必须积极加以应对:形成价格联盟,降低采购价;构建健康合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建设以我国为主、开放合作的大型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论文检索数据库和索引数据库,打造中国学术评价体系,掌握学术话语权,帮助中国科技期刊提升影响力,让优秀科研成果发表在本土,保证我国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5.
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记录了滇西抗战时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土司积极投入对日作战,体现了边疆民族对统一民族国家认同的意识。本文以保山市及周边县城为例的相关档案典藏机构的调查结果为核心,全面呈现档案机构对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的研究现状,通过剖析原因提出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整理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融入数字人文思维与方法开发历史的文献可助推历史档案文献被传播、被发现、被理解、被应用。文章运用质性的文本分析方法及归纳法,从国内外98个基于数字人文的历史档案文献开发典型项目中提取实践要素,从主体、对象、过程、成果、保障维度解析其跨领域跨机构的协同化、博专兼具的深度化、知识发现流程的规范化、知识内容的多元可持续化、实践支持措施配置的全方位化五个实践要点,并就其持续纵深推进的可能路径作出前瞻性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电子文件"四性"与电子证据"三性"进行系统分析与映射,深入探讨上述概念在文件管理语境和证据法学语境中的内涵与外延、差异与关联,在对概念进行拆解与重塑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子文件证据性概念模型.该模型包含对应电子证据"三性"的三个圈层,以及真实性、可靠性、完好性、齐全性、可用性、安全性、保密性、合法合规性八项属性.  相似文献   

8.
“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项目是数字人文与档案事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案例,为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跟着档案观上海”项目的实践做法,发现其在平台建设价值、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导向四方面的先进之处,为历史档案开发的数字人文平台建设总结出经验。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提出历史档案开发与数字人文融合发展应持续深化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引入生成式AI技术等建议,旨在为历史档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中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历史档案共享现状为切入点,归纳中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历史档案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历史档案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辉 《档案学研究》2017,31(4):22-25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实现档案工作从传统管理向治理转型。本文提出用档案治理思维推动档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改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制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化与数字化成为现阶段档案治理实践开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杰  宋国涛 《档案管理》2021,(1):49-49,52
本文针对当前档案治理存在制度供给、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够等突出问题,提出效能导向的精准治理理念的档案治理策略,提升制度回应、监管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精准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档案数据是重要信息资源,档案数据开发能够挖掘档案数据价值,提高档案数据治理能力。文章梳理档案数据开发研究现状,分析档案数据协同开发的内涵与特点,进而剖析传统模式下档案数据开发的弊端,构建包含理念上的相互信任、行动上的相互协同、结果上的相互共赢三方面的档案数据协同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数字人文"领域作为一个前沿学科,成为人文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数字人文视阈,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客体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通过新时期社会转型、价值导向、新社会语境及多元叙事体系的变迁解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透析数字人文视阈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体构成、跨界合作与创新资源开发方式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参与深刻影响着档案馆的演进,理论设想与实践行动上均有长久探索。基于对缘起、主要内涵和示范实例的三层解读,本文呈现了西方世界从社会参与角度所提出的以创造面向用户的公共档案空间的档案馆2.0和构建全员参与的全景多元档案空间的档案馆3.0。通过解析可发现两类档案馆可用于启示的三个要点:档案馆的生命力机制是演进内核,档案馆应用拓展是空间上的关联全景化,档案馆的发展延伸具有时间上的非线性代际化。由此,从社会参与视角展现的档案馆演进历程也从档案馆的发展状态、档案事业的考古挖掘、未来的空间发现这三个方面向我国的档案馆演进提出探索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史学界对于历史研究的不断细化,学者们对于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也愈发关注。一方面,历史档案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活动状况甚至个人日常生活情况的原始记录,对于拓展历史研究领域,深化历史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历史档案在历史研究中所具有的原始性、确定性、社会性等优点是其他史料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曹兴华 《兰台世界》2017,(16):11-13
集体记忆理论为重新审视档案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档案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体记忆视角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观念,在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开发和利用等业务环节做出优化和调整,从而在构建学校集体记忆、挖掘和传承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林 《档案学研究》2006,20(2):21-24
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数量丰富、价值珍贵,阐述档案文献的构成、现状,提出档案数字化技术保护的对策与方法,可更好地保护与抢救这一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开始对其馆藏的抗日战争档案进行整理和编纂,出版了数百部优质的抗战档案汇编。本文对我国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编纂选题、成果的命名、内容的加工和编排、辅文的撰写,以期对当前抗日战争档案编纂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