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部署,并特别强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追溯了科教融合的源起和发展,分析了世界范围内跨组织科教融合的 3 种具体表现形式,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制度逻辑和主要特征,最后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学会》2022,(11):1-4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靠人才,制度创新要聚焦大胆选拔和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文章聚焦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责任与使命,从青年科研人员通过自我修炼力争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的路径,以及所在单位为其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两个角度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1)。工程教育是涉及工程科技与工程人才的教育体系,同科技与产业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球工程教育发展历经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3个阶段,并逐步进入创新范式这一新发展阶段,愈发强调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作用。基于技术创新视角下工程教育范式演化规律分析,构建了工程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逻辑,包括范式驱动的系统动力机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能力供给机制、科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等3个方面。同时,从产业与学科互促发展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培养体系优化等两个方面,分析提出工程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论述和部署,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擘画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新蓝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当前,创新型青海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全省科技创新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下,创建和发展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新定位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卡脖子”科研与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突破点。上海科技大学于 2013 年成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0 年间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文章结合上海科技大学 10 年来的实践经验,探讨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科学知识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的人才队伍,很大程度影响着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本文梳理科技馆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发展历程,以2020年开展的全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调研为基础,重点对科技馆辅导员队伍的持续性特点、专业背景、角色定位、培养机制、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辅导员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统筹部署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理解与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重大意义对开展基础研究资助至关重要。在厘清一体布局对基础研究资助新要求的前提下,明确基础研究资助在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中的定位和作用,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管理体系,探索落实一体布局的着力点,从而提出新时代科学基金发展的战略思路,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相似文献   

9.
霍晓玲  李文 《科技风》2023,(24):69-71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步伐始终缓慢,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途上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某师范类高职院校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科学管理三个支撑点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让很多的大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20):8-9
<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将更加凸显,一流大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也越发彰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脉相承的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所现代化的一流大学,要有大楼,要有大师,要有大学问,但最根本的是培养德业兼修的“大写之人”。  相似文献   

11.
正"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五年,必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决策,其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核心重点。"十四五"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核心是加强科技与教育的互动协同。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1月10日 2023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22年及过去五年全区科技工作,谋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主编寄语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调整,以智能科技、生命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深刻改变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的版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全面挑战国家和全球治理体系和创新能力,推动全球化格局的分裂和重构。当代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挑战、大机遇。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更高级的发展要求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艰巨。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规划等方面梳理了一线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的思考,提出了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关键性作用,要减少资源消耗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从过去的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从产业界和技术领域发力,在微观层面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产业技术为主的科技文化导向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宣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让世人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脉动,更让人们思考我们这一代人怎样书写新时代的宏篇巨著。十九大绘制了路线图:一是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科技智库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相关科技智库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着重分析科技智库在决策咨询、应急管理、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科技智库的发展态势,剖析我国科技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科技智库机制体制、前瞻性战略咨询研究、跨学科人才教育和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科技智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锋 《今日科苑》2022,(11):28-34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离不开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统筹安排。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为我国发展提供新动能,创造新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夯实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着力点出发,针对“三个第一”现如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增强“第一生产动力”、培养“第一资源”、推动“第一动力”三个层面提出以“三个第一”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并提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人才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亟须改变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建立科学教育与创新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时代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则需要创新型教育培养。然而,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升学压力因素等短时间难有根本性的改变,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会扼杀青少年的创新梦想。2012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枣庄市举行的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第一次接触创新教育的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激发了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力量的核心引擎,而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我国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科技人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