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语文课启发学生思维多采用“提问式”,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毕竟多数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较差。另一种形式是“讨论式”,但这样做有时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突破“提问式”而又能避免“讨论式”的弊病呢?我决定试试采用“学生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具体做法基: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3.
和新老师谈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对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惟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何搞好课堂提问呢?下面我想结合新老师在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浅见。第一、提问要注意启发式,不要过于简单。有个新老师在教“3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图片,接着就采取这样逐步提问的方式进行: 问:老师这幅画中是什么? 答:铅笔。问:有几支铅笔呢?  相似文献   

4.
吴润 《教育革新》2007,(8):33-33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探究、发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进行诱导,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动力。目前,有些新课程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从提问方式看,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因  相似文献   

5.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做到“善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克服窒息学生思维的“满堂灌”的做法,提高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有时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成效,教师就应在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文章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反思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有效诱导?他认为一重提问,二重指点.问缘于疑,发问即质疑;要问有道,须疑有方.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压抑课堂气氛;提问得法,则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指点表现在答学生问的“导”,即释疑解惑的过程.对学生所问,无论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很好地予以引导,既不能有问就答,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懂装懂.教师应提升理答意识,训练理答技巧,磨砺理答机智,从而增强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探究性提问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性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探究性,避免“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为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生,我认为探究提问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课堂上,教师提问以后学生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卡壳”现象,重要原因是教师提问笼统。出现这类现象,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基础了解不透。提问要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必须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进行,英语教师们都在积极思考与探索如何使英语教与学更有活力?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关键的是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英语教学的行动中。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提问时又以“5Wh一”问题或一般疑问句居多。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很多人称之“拷问”。如果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疑…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问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起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等作用。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发现,这种提问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提问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有时叫起一大串学生或默不作声,或答非所问,提问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提问流于形式;教学信息反馈慢等。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本着创造性教学的原则,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学生问、教师答的提问方式引入课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袁媛 《现代语文》2013,(6):105-106
课堂提问,不应仅限于我们平常认识的教师问,学生答,而应该看成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它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师问生答,生问师解,生生问答等。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呢?一、抓住关键突破提问法教师在初中语文中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行之,不能  相似文献   

14.
有句话叫“童言无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上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傻问题、怪想法”,弄得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甚至尴尬。有的教师借提问离教学内容太远而置若罔闻;有的教师干脆付之以笑“傻头傻脑”,而有问不答;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在扰乱课堂,而责骂学生;往往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失望。甚至质疑自己,“老师,我说错了吗”?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傻问题、怪想法”,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既不能回避问题,敷衍了  相似文献   

15.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也谈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常有这种情况:教师问:“是不是”,学生答“是”;教师问:“对不对”,学生答“对”。这种提问,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实际上无效益。因为这种提问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17.
问答教学法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师生问答方式的不同,问答教学法出现了两种形式:单一问答教学法和多元问答教学法。单一问答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法,其教学程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不了,教师自问自答;其特征是:教师是问答主体,学生是问答客体;其弊端是:学生提问的权利被剥夺,思维受到限制,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教学后果是:课堂问答容易变成“满堂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必须改变那种“老老实实听课,规规矩矩发言”的传统要求。允许学生坐在坐位上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到讲台前发表见解,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课堂上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提问学生答。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动地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走,而是充分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帮助、引导很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实践证明,提问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有效途径。“问”,作为课堂教学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新课引入、难点分化、课后小结、旧课复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进行提问呢?一、把握提问的原则1.提问应关注学生。教师的“问”必须要在启发上下工夫。富有启发性的“问”,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又不能”的时候,通过巧妙的提问,给…  相似文献   

20.
<正>问与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高效课堂下的英语教学中,问与答使用得更为广泛。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针对性,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问什么教师应问一些能体现巩固性、启发性、铺垫性、引导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