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林家铺子》由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它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江南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小城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尽管小说创作和电影改编时社会政治背景不同,但编剧夏衍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功将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上映并使之成为"十七年时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为其后的文学作品改编提供了新的视野。从时代主题思想转换、人物形象塑造、细节呈现几方面分析小说《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后的差异化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2.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由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的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林家铺子》愚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线。三条线索由三个中心人物构成,即是结构艺术的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林家铺子》是茅盾小说创作的"里程碑"之一。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美国讲稿》从写作速度、写作把握、写作精确性、写作内容和写作开头与结尾等五个方面对小说创作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为理论依据来探析《林家铺子》,亦不失为一种进一步深入理解《林家铺子》的写作艺术的探寻角度。  相似文献   

5.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以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之秘密。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的《伙计》(THE ASSIS TANT)和我国作家茅盾的《林家铺子》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伙计》曾获美国全国文艺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在中国已先后出版两种中译本。《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搬上银幕,在国内被选入多种选本,在国外也有日、英、法、西、阿拉伯、俄、越、捷、泰等十余种译本,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7.
包柳霞 《家教世界》2013,(2):101-102
本文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出发对《林家铺子》进行探析,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进而探讨作者文学创造的全过程,针对小说自身的基本特征,对小说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其在广大读者中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要在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短文里准确地反映一个伟大人物的全部人格,生动地写出他的思想立场、战斗风格、精神力量以至气度来,这确实是谈何容易。然而,唐弢同志却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琐忆》就是一帧十分成功的鲁迅先生的写照。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他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亲聆教诲、熟谙鲁迅的著述,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精巧细密的艺术构思了。那么,《琐忆》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一是纲举目张,展现全貌。这是《琐忆》结构的主要特色。文章开头就提起了全文的纲:“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9.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即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前期,《一千零一夜》即以手抄本和说书的形式在中近东地区开始流传,其阆又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学士的加工、提炼,最后到十六世纪才基本定型。1835年在埃及刊印的版本被认为最佳,其中收了二百多则故事。按照阿拉伯的语言习惯,在一百或一千之后加上一,表示数量之多。  相似文献   

11.
唐朝李绰在他的《尚书故实》一书中记载:《千字文》是南北朝时周兴嗣编次的,但却有王羲之的写本。王羲之生活在周兴嗣前的晋朝,那时《千字文》尚未问世,怎么会有王羲之的书写本呢?原来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写字,命令殷铁石到王羲之的遗迹巾去选榻出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来,一张纸搨一个字。搨好后散乱而没有次序。于  相似文献   

12.
<正> 《史记》自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公布于世,“百代以上,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邓樵《通志序》)关于这部彪炳千古的鸿巨之作的研究,古今中外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这里,我不揣浅陋,略抒一孔之见,以就正于大方之众。 一、尊孔子,奉“述作”为圭臬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儒生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抑郁难伸,儒家祖师孔子当然也不会受到应有的尊敬。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又曾“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  相似文献   

13.
《林家铺子》中曾经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林家铺子“倒闭”这一问题,实质是经济活动中的正常现象。它与林家铺子所处时代环境有关,更与林家铺子的直接经营环境、经营状况、经营策略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林家铺子的“倒闭”原因需要重新认识加以厘清,以便深入解读《林家铺子》作为小说艺术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篇好的小说,必然通过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而要反映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就要有一个适应内容需要的好的结构,短篇小说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茅盾的《林家铺子》,就是一篇著名的内容深广的作品,也是结构上有自己的独特成就的作品。它字数约三万,形式是短篇,实际上容纳了中篇甚至长篇的巨量内容,这主要因为它有一个可以伸缩自如,网罗万象的缜密完整、天衣无缝的艺术结构。 提起《林家铺子》,读者就会立刻想到那个愁容满面,胆小怕事,委曲求存,很会招揽顾客,巴结做生意的林先生。他是上海附近某小镇上一个日用百货小商店——林家铺子的老板。他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加上寿生等三个伙计,一个学徒,勤勤谨谨,兢兢业业地做生意,“没有害过人,没有起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茅盾《林家铺子》与马拉默德《店员》的平行比较,评述了茅盾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及其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茅盾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理性主题的深刻性,注重作品反映社会历史的认识价值,作家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最能展示社会性质和历史趋势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科学论文式的分析。理性化倾向带来了作品主题的确定性和单一性。茅盾小说的典型塑造大都偏重于社会历史内容的概括,人物成了作者理性主题的媒介,理性淹没了感情,人物性格是扁平的、定型的,失却了“人”自身应有的无限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一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蝉的形态,更熟悉它的叫声,不少诗、词、寓言故事都提到它,而且与它相关联的词语、成语被我们经常运用,如“蝉联”、“蝉翼”、“蝉蜕”、“蝉鬓”、“噤若寒蝉”、“金蝉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六册第四组14课《春蚕》,出自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手笔。课文讲的是从前怎样养蚕和母亲养蚕的辛苦,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无比热爱。根据课文特点,建议教学时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古井》(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五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有关一口古井的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说明了古井的作用,教育人们应该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这篇散文选取了一个非常普通的题材,阐明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感情色彩,是一篇文道俱佳的优秀教材。教学这篇课文时,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一、抓好字、词教学课文中生字较多,教师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教学“熹、暮、络、绎、筲、漉、瘸、酬、歉”等字。要注意读准“绎、筲、瘸、酬、歉”字音。“熹、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选材《杨树》(原名《杨树的赞语》,杨鉴普作,载1981年第2期《散文》),作为新教材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从植物学的角度去学《杨树》,无疑地降低了选材的意义,尽管《杨树》确实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杨树的种类、形态、习性和作用;如果从大地园林化、绿化祖国、植树造林这个角度去学《杨树》,也无疑地曲解了编者的意图,忽视了语文课自身的目的和要求,尽管《杨树》介绍了其特点和用途。那么,怎么正确认识作为新教材的《杨树》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韩愈写的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在编入五年制小语课本第十册第12课《古诗四首》时,改题为《早春》。这里仅就教材处理和教法选取等问题,谈三点意见。 (一)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及教法提示《早春》是一首写景诗,赞美了当时京城长安的早春微雨时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学此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