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相似文献   

2.
历来学者对先秦法家的法治主义研究颇多,但对其传播思想鲜有关注.值得重视的是,法家对传播功能、传播内容、传播体制、传播策略等方面的认识颇富创造性,其传播思想与实践对于法治主义的传播与推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千多年前,先秦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并付诸实践,对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虽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但也蕴涵了现代“法治”思想的启蒙火花,不能简单、武断地将其归入“人治”的范畴,我们要用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吸取其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百家之中,法家以其法治主义独树一帜。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法治主义立国的秦王朝,一方面靠法治主义而统一天下,但另一方面也正是法治主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法家法治主义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主张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合乎了当时的民心;其二,法家善于在立法中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这更有利于统治者确立自己的统治;其三,法家善于用严刑和厚赏把人们引导到当时形势下国家最迫切的任务耕战上面来,富国强兵。但是,自秦王朝二世而亡后,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就一厥不振,逐渐衰落下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条件下新形势的需要;第二,法家及其法治主义只重严刑峻法,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第三,它是一种僵化的、封闭性的思想体系,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先秦法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对法律起源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他们从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法律起源的理论前提,并从"利"的层面出发阐发了法律起源思想.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其思想有助于对"以法治国"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先秦法家在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对法律起源思想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他们从历史进化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法律起源的理论前提,并从“利”的层面出发阐发了法律起源思想。历史地分析和评价其思想有助于对“以法治国”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家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与此同时,先秦法家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他们曾无数次地书写了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并凭借法家思想这一锐利武器缔造了一个伟大国家。然而,历史旋即将他们的生命和他们创造的伟大事业迅速终结,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法家思想与易经之间也应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然而人们对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既与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学为主导有关,还与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识有关,又与现代中国学界无意识地受到了西方思维范式的支配有关。易经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渊源性影响至少包括哲学思维、政治统治观念以及犯罪及刑罚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先秦法家思想家商鞅、荀子、韩非子、李斯等,为先秦时期的变法改革提供重要的思想武器,形成一定特点,突出表现为作用性、激励性及独断性等。在当代法治教育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现存文献看,法家最先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以法治国”、“立天子以为天下”、“天下公平”、“以道正己”等政治思想命题。这表明,法家学说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系统性、规范性、批判性,包含着相当丰富的限定、制约、规范君权的思想。对这类思想现象应给予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商君书》、《韩非子》为代表的晋法家在吏治思想上有其作为法家的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一致性表现为在选吏上他们均主张以实践为用人标准,任人所长而不求全责备;在治吏上均主张明确职掌,以法治吏。其差异表现为在选吏上,齐法家先德后才,而晋法家则是以才为主,忽略道德标准;在治吏上,齐法家主张上计课功,而晋法家则认为建立在利益相异基础上的官吏之间的互相监督才是最佳治吏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先秦法家对法学很有研究,他们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其“法治”思想的措施,如:要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咸,善于运用赏罚,“法、术、势”相结合等。回顾这些思想措施,对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先秦法家各代表均从“趋利避害”或“自为”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了阐述,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比较而言,法家人性论的心理学意义不如儒家明显,但仍能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给人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底蕴的,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法治思想上的典范.他们的法治思想代表着他们当时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的法治实践.在此笔者主要对他们法治产生的原因、作用、目的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虽有其不足,但蕴涵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和积极的建构意识,即对人治观念的深刻批判、对法律至上的热烈推崇、对政治腐败的强烈忧患和对政治改革的积极倡导等可资当代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法家是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家很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对法学也最有研究,深入到了法理学的领域,并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18.
从子产到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完成了从"救世"理论到"治世"理论的蜕变过程。"救世"之说,乃是西周以降以"礼乐刑政"为核心观念的"王道政治"的权宜补充。"治世"之说挑战王道政治观念,形成了先秦法家独具特色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法家学说从历时视域与共时视域两个层面构建其政治正当性理论。历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政治正当性之获得在于洞察人们最为关切的时代主题,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来回应人们的关切,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共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与"以理服人",主张回归到政治最为坚实的初衷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获得正当性的最终源泉在于获得百姓心悦诚服的拥护。法家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治世"理论,是独立于儒家"王道政治"并谋求长治久安的治国原理,并非儒家学说主导下只能应对"乱世"的学说,司马谈"可行于一时之际而不可长用也"的断语不足以定性法家学说。今日研究法家,应该超越历史的成见与偏见,超越法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具体学说,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深刻政治原理。  相似文献   

19.
荀悦作为东汉后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积极探索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在荀悦这些治国理政的改革措施和发展方法中,法家思想的光辉处处可见。荀悦的法家思想是在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深刻体会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法治措施上。应该说,作为东汉末年官方正统史学的典型代表,荀悦政治思想中的这些法家思想,可以看成是对荀子儒法兼综思想衣钵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