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作,以作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桥>和<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下简称<诺>)两文被选入多家版本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同作为讴歌"英雄"的优秀文章,它们塑造出了两位跃然纸上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党支部书记老汉和船长哈尔威.细细推敲、比较两篇文章塑造的英雄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处理和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潘美明 《现代语文》2005,(10):10-10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弃妇的怨诗,笔者喜欢读这首诗歌,但发现教材上的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现考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1年,教育部初审通过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即: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册选入了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其中对于"黄花"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三颗枸杞豆>是从1987年第四期<小说林>中被选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我"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由淘气鬼最终成为植物学家的故事.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决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最新版高中<语文>(2004版)在选入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同时,对作品做了断章分节处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教材所做的断章分节有失确当.  相似文献   

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当中,又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个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它就会承载相关的教学指向,而这种教学指向规定着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向,因此课文的教学指向关乎着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明军 《现代语文》2005,(9):100-101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梁实秋的散文《鸟》被选入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动物与人"这一主题单元。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语文老师误以为本文只是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写鸟,所以教材编者在文本前面有个预习提示:"想想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作者真的只是在表达"我爱鸟"吗?如何品读梁实秋的这篇作品呢?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师>与<再塑生命>是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两篇文章,题目虽然不同,节选的却都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自传中的同一内容.  相似文献   

12.
<指南录后序>是高中语文经典篇目之一,选入了苏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①.苏教版选入时,忠实于原文,保留了以往教材经常删去的一段.其中"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一句的标点笔者以为有误,查阅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②、<宋代文学作品选>③、<历代名篇选读>④、<宋文选>⑤、<历代文选·宋辽金文>⑥、<中国古代名篇鉴赏辞典>(宋金元卷)⑦、<唐宋散文导读>⑧、<唐宋散文精选>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宋金元卷)⑩等名家编著或高校教材,标点均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笔者以为这样标点更妥当,现不揣谫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入了陆蠡的散文<囚绿记>,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纯朴清丽,结构谨严精巧,情韵深厚悠长.这说明选家很有眼力.但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囚绿记>的主题归纳为: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笔者以为这种归纳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歌史上的名篇,也是作者戴望舒最好的诗作之一,但2000年以前一直未选入过中学语文教材.直到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后,才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并很快在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篇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歌所营造的"残损的手掌"的意象,必将在一代代学生心灵上刻下抹不去的爱国主义印痕.  相似文献   

15.
<清兵卫与葫芦>是被日本国人誉为"小说之神"的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目前主流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教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材增量引入西方题材的课文,好像是在我国第八次课改后吧,具体时间记不清了。那时我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参与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征求意见会。当时拿到手的虽然只是一些散印的纸页,但却被那些新选入的西方题材课文深深地吸引了。以前读惯了以"工具性""思想性"为主中式思维的课文,突然读到活泼的、彰显人文精神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外国短文,感觉焕然一新,犹如一股清  相似文献   

17.
汉语知识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分支.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汉语知识教学是单列进行的,所用的教材是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课本<汉语>.随着教材的改革,自60年代始,汉语和文选合而为一,被编入大一统的<语文>课本之中,沿用至今(不包括"文革"十年).在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汉语知识的地位相对来说下降了,它们或被编入"单元知识",或被列于文后"习题",或被排在书后"附录",打的是"游击战".  相似文献   

18.
赵瑾旻 《考试周刊》2014,(43):69-70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熟练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依样画葫芦"中,把课文写作手法转化为自己能运用的表达技能,应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练笔方式。一、句子的仿写要语言生动、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入语文课本,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语文>课本第8册中,<山鬼>一文的引入,便是一例,但文中对"于"的注解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正>一、媒介素养悄然绽放的背景(一)媒介信息涌入课堂教学媒介素养其在内涵上与新课程目标形成为交集,如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中开设了问答模块,将媒体上的访谈内容选入了课本,这就是媒介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完美融合;而语文教材中大量文学作品,如《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二)《雷雨》(必修五)则被影视作品所呈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等文学作品则被用在了流行音乐之中,成为时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