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书编纂出版中的“名不副实”陈福季十多年来我国辞书编纂出版事业有很大发展,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不少批评文章指出,某些辞书内容错误严重、抄袭厉害、重复率高,等等。我这里还要指出的是,有些辞书名不副实。如一本有名的“大辞典”,仅几十万字,内容也较单薄,...  相似文献   

2.
现下辞书的编纂出版,一般是正文内容由作者、编辑负责,检索系统由有关技术人员负责,而辞书的装帧则由美工人员设计。这样的分工,使辞书的内容、形式、检索系统三方面失去了应有的照应和统一,成为辞书编纂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致使辞书的封面、书脊仅具装饰作用而不能辅助读者检索。笔者有一次在《辞海》中查“肱”字的音义,  相似文献   

3.
辞书编纂指导是联系辞书学理论研究和辞书编纂实践的重要纽带.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各个方面均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辞书编纂指导研究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尝试简要分析数字化技术对辞书编纂的影响,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系统研究,继而剖析国外辞书编纂指导的数字化特征,以期促进我国的辞书编纂指导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辞书编纂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历史时期、七个阶段。三大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辞书编纂时期,中国近现代辞书编纂时期和中国当代辞书编纂时期。七个阶段是:夏商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和当代。 (一) 中国古代辞书编纂的时间经历了二、三千年之久,比近代、现代和当代辞书编纂的时间都要长得多。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夏商周先秦——辞书编纂萌芽期;两汉魏晋南北朝——辞书编  相似文献   

5.
辞书编纂需处理的信息繁复,因而对以数据处理见长的计算机技术有着迫切需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处理、文本挖掘以及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辞书编纂中的运用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可以实现提高辞书词目选收质量、加快辞书编纂速度、丰富辞书服务手段、形成更多编纂工具等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品创作,辞书编纂有其特殊性,这给辞书编纂中侵权行为的发现和判断造成了困难。介绍了界定侵犯辞书版权行为的若干方法,就辞书编纂中防范和遏制侵权行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词典及其在各种场合中关于辞书的一些言论,可将其辞书编纂思想概括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他主张主编应时时考虑:想编的辞书准备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为读者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怎样编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吕叔湘先生的辞书编纂思想对每一位辞书编纂者,甚至报刊主编的工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0.
辞书的总体设计是辞书编纂的开始。它应是在市场、作者及出版单位自身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确定要编纂出版的辞书的框架结构及具体内容的设想,是对辞书的性质、特色的确定和编辑指导思想的落实,可以说是辞书的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1.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我们需要总结以往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工作的历史成就与经验教训,加强对汉语俗语辞书编纂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才能在其现代启示下不断开拓创新,编纂出更多更好的俗语辞书,为汉语俗语资源的活态保护和科学利用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辞书出版空前繁荣,一批大、中型辞书正在编纂出版。这些辞书中,各类专科辞书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国学者编纂的辞书和翻译的辞书比例越来越大,少数民族文字的辞书出版也越来越多。这自然是我国辞书出版工作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辞书出版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品种重复。翻阅1979年以来出版的辞书,仅成语类词典就达一百三十余种,今年各个出版社的计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性字表,对当代语言文字影响深远.本文以辞书编纂为切入点,从辞书字序安排、字形编纂、字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辞书编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辞书作为文化的浓缩和体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创建辞书品牌是推动辞书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辞书品牌建设必须以现有品牌辞书为基础不断扩大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名社带动辞书的品牌建设,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手段更新编纂手段,提高编纂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已成为辞书编纂的必要工具之一,其编纂系统的应用更给辞书编纂方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百科全书编纂系统的建立,可以简化许多纸质编纂方法固有的繁琐工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版权理论和法律规范为视角,分析了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共识说”、“借鉴说”、“雷同说”等观点,探讨了辞书的独创性,提出了保护辞书版权的若干措施,包括:从思想上重视辞书版权保护问题、正确界定辞书编纂中的法律关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抄袭等侵权行为、严厉查处打击侵害辞书版权的活动、深入开展辞书版权保护学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辞书编纂在璀璨的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辞书编辑特色鲜明。对汉代辞书编辑特色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当下辞书编纂的发展研究。本文在对汉代辞书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汉代辞书编辑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扎实的资料工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编辑意识"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善涛 《编辑之友》2022,(10):106-112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是其重要业务内容,两家出版社坚信“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坚持“以改良吾国字典为己任”,[2]在编纂出版新型辞书、学生辞书、国音辞书、白话辞书、辞书删节本和改编本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由此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也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语言的古今转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辞书编纂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对辞书编纂之难、之严、之繁,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辞书界老前辈陈原先生说过:“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编辞书真的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编辞书真的这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