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的传统与正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书法创作 ,首先不能回避的就是对待“传统”的态度问题。细究起来“传统”可分解为两个意思 :一是“书法的传统” ,另一是“传统的书法”。两者显然是两码事。大家在许多问题上的争论 ,都与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把两种意思混淆有关。我们就分别从这两个概念说起。一、先说“书法的传统”“书法的传统”是指一种精神的东西 ,是指存在于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而且也是仍在发展着的一种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 ,它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而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东西。它与整个汉文化的发展有关 ,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人传统、文人精神有关。它…  相似文献   

2.
“制衡”,是“调制平衡”的意思,这是一种策略或说是一种思想,大致的意思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人为调制,以保持各个对象间实力相对平衡,以求各个对象在竞争的氛围中互相促进,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在相似形和国中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要学好手面几何,首先要学好全等三角形.学习时同学们注意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深刻理解“全等”的含义.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P20明确指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形”.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三是指两个图形的大小相等.“全等”的符号“丝”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两层意思.几何中等于“一”表表示两个图形大小相等,符号“。”表示图形形状相似,同学们以后会知道,这是“相似于”的意思.二、要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在《守株待兔》里有4个与时间概念“天”有关的词,即“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天”的4个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这4个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启发学生明白这4个词的不同意思:即“一天”是指“某一天”,“每天”是指“天天”,“整天”是指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一天”是指“连续许多天”。接着,把问题引向深入:这4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中的哪几个部分?所在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一天”出现在寓言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古时候,…  相似文献   

5.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创造力概念与学说1.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 ,这是一个理论界长期研究的问题。创造力一词 ,来源于拉丁语CREARE ,意即创造、生产和造就。在英语中 ,创造力意为创造的能力 ,才艺智力的开发。创造与创新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同的。从词义上分析 ,“创”都是开始和初次的意思 ,而且都与“做”联系在一起。创造是想出新办法 ,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东西的意思。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意思。可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创新这个概念现在使用频率高 ,因为创新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新概念 ,但同样体现创造的特性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CI的两个译名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CI的译名常见的有两个:“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识别”。①实施CI的目的在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战略”抓住了CI这个概念内涵的主旨,这对于理解CI是有帮助的,但是“identity”一词并无“形象战略”的意思。“企业识别”这个译名的好处是:1.与原文的意思比较贴近:“corporate”这个词有“法人的、公司的”等意思,译成“企业”是可以的。“identity”有“识别、认同”等意思。因此,CI译成“企业识别”跟原文的意思还是比较贴近的。2.这个译名包含CI的内涵,又兼顾了它的外延…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1.句子成份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学生学习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理解不透,如果对某些概念或规律进行必要的句子成份分析,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主干是“力是作用”,“物体对物体”是定语。句子意思主要是由定语、状语、补语加以说明的,这句话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象手推门,手是施力物体,门则是受力物体。可见,句子呢份不但适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它同样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例句:①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②妈妈称回几斤苹果,准备招待客人。(1)这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意思是。(2)请你再举出一个也是表达这个意思的词语,并用它造一个句子:。(3)以上几个句子的使用,体现了汉语表达的什么特点(或规律)?(四川内江市2002年中考题)这道试题特点十分鲜明。一、例句材料朴实易懂。例句中的两个语言材料一是出自课文《白毛女(节选)》,一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扯”和“称”是口头语,学生容易接受,这符合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12.
“Box”这个词在英语当中作为“盒子”这个意思是凡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然而,它作为“拳击运动”这层意思就不一定是每一个学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了。为什么同是一个形式,却具有两个毫无联系的意思呢?我们可以先从语义学中的歧义谈起。语义学是研究词以及语言的其他部分意思的学科。歧义是语义学的概念之一。Doris.T.myers在Understanding Languge一书中给歧义所下的定义是:“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的语言单位。”Fromkin等在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中也指出:“如果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从不止一种方式去理解或翻译,那么这个词或句子便称作有歧义。”在英语中,“cricket”这个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与数值     
在教学过程中,笔发现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对“数字”和“数值”这两个概念区分不清。总认为它们的意思差不多,不管用哪个都一样,最终导致使用的错误.其实它们的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打开了西方人学思想的存在论境域,而同时另外一条传统理路在西方仍然继续着,因此比较西方人学思想的两条基本逻辑路线是十分必要的。这两条理路以“Dasein”和“Man”这两个概念为核心,分析两个概念的构成及其蕴涵是揭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人学思想和卡西尔逻各斯主义的人学思想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与“民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又是近现代的表述。简言之,“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郑茂 《函授教育》2002,(4):94-96
对美国文艺理论家赫施的代表作《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的二个核心概念:“meaning”(意思)和“significance”(意义),我国翻译界出现了多种不同译法,表明我国文艺理论界对意义、意思、意味、含义诸概念有界定和使用不明的问题,本文拟提出此问题以邀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黄哲 《语文知识》2014,(11):12-15
“高低”在现代汉语中应用较为频繁,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表示“无论如何”的副词“高低”。“高低”由意义相反的两个语素“高”和“低”复合而成,在演变过程中,整体的词义超出了两个语素的意义之和,衍生出了表周遍性的意思。这类由反义语素构成的词简称为“反素词”,与之相近的概念有“极性对立式”“反义相成词”“反义语素复合词”等。这里我们采用“反义复合词”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艺理论家赫施的代表作《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的二个核心概念:“meaning”(意思)和“significance”(意义),我国翻译界出现了多种不同译法,表明我国艺理论界对意义、意思、意味、含义诸概念有界定和使用不明的问题,本拟提出此问题以邀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9.
“3 X”下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作为考试改革的试验,在考试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构成考试形式主要特征的“综合”问题,大家特别关心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怎样综合,二是综合形式下考什么。这两个问题关心的实际意思是,对传统分科教学条件下的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文科学科考查被整合在一份试卷上时,这一考查形式将对试题形式和内容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给人们的悬念提供了最终的答案。分析试卷呈现出的特点,认识综合,这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工作,推动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20.
“概念工程”是当代英美哲学界最新兴起的哲学方法论议题。“概念工程”主张哲学的任务是修正和改良我们的概念,廓清旧敝,创辟新意。这一方法论也被称为“概念伦理”“元语言协商”“精释”“改良进路”等。不同于传统的“概念分析”“概念工程”不依赖“直觉”。它是改良的,而非描述的方法论。“概念工程”有两个最严峻的挑战:(1)“掌控难题”:哲学家能否控制概念意义的变化?(2)“连续性难题”:如何避免修正概念导致转换主题?文章尝试刻画目前文献对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