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决定》对于培养目的和人才的质量标准都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此目的,学校必须通过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及其转化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使之对它有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高瞻远瞩,从战略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中心是面向现代化,其实质在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各种人才的培养均以普通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后,能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益地造就出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强化现代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导向,以建设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为保证,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化学生为目的,努力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决定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放学能力的高低。现就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试谈几点浅见。一、树立献身教育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需要大批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而中小学教师则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全面打基础的重任。为此,要求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孜孜不倦地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出此看来,树立献身教育的思想,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它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标准。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决定》提出了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必须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把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结合起来。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改革的事项浩繁,其中教育思想改革是中心环节。所谓教育思想改革,就是要破除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旧的教育观念,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推动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市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数量、类别、层次及质量的不适应。《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的任务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个“多”,给我们提出了数量、结构和层次的要求;一个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紧迫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各级各类高校则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现在在校的青年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精华,是未来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骨干,他们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实践新课标精神的有效途径。农村中学化学课的教学,应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面向农村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科学性技术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学科的化学教育.怎样才能为现代化新农村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储备人才。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教育武装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纲领。《决定》首先宣布:“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致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建设人才的培养需要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由于对人才有规格或质量上的要求,在教育事业中也就有教育思想和据以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培养目标等问题。这是教育工作中的大事,没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中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场所,改革中学教育,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学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很多,考试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一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国庆节前夕给北京景山学校写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为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更好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在和将来对人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及其直接成果是按照政治的要求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即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本精神,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把培养“四有”新人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为己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证我国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建立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了完成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就需要大批的人才,人才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教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的、多种类的、多层次的人才。高等学校不但在这些方面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而且,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人才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们实现富民强国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绘制了美好蓝图。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之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一,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就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人才问题尤为重要。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而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办学方向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等教育结构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些既是教育发展战略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高等教育责无旁贷。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还要培养高层次的一专多能的通才,并把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党中央把教育事业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看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把智力开发放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是十分英明的战略决策。这是完全符合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一客观规律的。在开发智力,多出人才和早出人才的要求下,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高速度、高质量的掌握知识,已成为教学质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现代化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因此,推进素质教育,亟待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