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每位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但由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美术课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美术教学的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使儿童在本应感到愉快的活动中体会不到成功感和成就感,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如何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呢?  相似文献   

4.
[案例1]   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我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成都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不好计量,数字太大了."此时,我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回味无穷.   ……  相似文献   

5.
<正>日常习作时,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写不出。习作课上,学生叫苦连天,时间过了一大半却仍在咬笔头。勉强写出的作文,言中无物,平淡空洞,更无真情实感可言。可以说,习作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拦路虎"。那么,如何把人人畏惧的"拦路虎"变成人见人爱的"小白兔"呢?一、让生活入眼鲁迅先生说:"写作时第一需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习作素材,只有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有感而发,进而笔下生花。  相似文献   

6.
王燕 《四川教育》2008,(2):68-68
【案例1】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我提出问题:“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成都到北京的路程有多远,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不好计量,数字太大了。”此时,我设置悬念:“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这样,在揭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要回归本源""教育要回归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真正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构建一处像巴学园那样令孩子快乐,像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那样让学生充满期待的教育场所,却是一项令多少教育者久攻不下的难题。本文通过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实验小学生活课程建设实践的介绍,从课程实施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质量概念的定位三个方面,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能有效将学生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访董旭午老师跟采访其他的人感觉不一样,由于相隔千里之遥,我们之间的沟通只能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之间进行。无论什么时候进行联络,董老师都会热情积极地给予最大的配合。透过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他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的历程,以及可以带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诸多的启示和思考。要让语文变得有趣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语文教育改革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怎么改,改来改去都离不开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一切围绕着考试,一切围绕着分数,一切围绕着家长和老师的意愿,把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成得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9.
采访董旭午老师跟采访其他的人感觉不一样,由于相隔千里之遥,我们之间的沟通只能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之间进行。无论什么时候进行联络,董老师都会热情积极地给予最大的配合。透过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他存语文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的历程,以及可以带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背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树立生活语文观,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如何做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12.
要让思想政治课堂与生活相融,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使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思维等都与生活相融。  相似文献   

13.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举课改旗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应该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余平男 《贵州教育》2005,(14):34-3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  相似文献   

16.
17.
语文教学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笔者的教坛生涯中,回首走过的语文教育教学之路,感慨颇多。但是,教育如何变革,教法如何创新,笔者有一个观点坚如磐石.也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吧。那就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育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下而,谈谈笔者的心得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生活中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吗?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语文与生活接轨。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