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力新兰 《教育》2014,(30):21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书面语言积累、感悟向书面语言表达转化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运用有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能轻松地逾越“说”到“写”这一障碍,培养学生热爱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的要求。一般来说,“说”的能力往往先于“写”的能力的发展,“写”的能力比“说”的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他们虽已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但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课堂魅力就大,语言表达能力弱的教师,课堂魅力就小。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她象沙漠里的清泉,蔓延出一片绿洲;她象清晨的阳光,带来黎明的讯息;她象普罗米修斯的圣火,照彻上下五千年。苟子曾经说过:“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即在吟诵经典解说文章时,能洞察精微的道理并且能表述出来,就具备当老师的资格。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程爱兰 《现代语文》2009,(6):131-132
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本,注重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充分利用“说”,搭建起课文与作文之间的一座桥梁,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口头表达能力历来为教育专家们所重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对照我们的教学实际,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通常认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事。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中并未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认为让学生说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部分学生漠视说的重要性,认为“升学只须笔试,又不实行口试,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无论是在同综合大学区别时,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都十分强调师范性。所谓师范性,首先而且也是主要的,应该体现在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高师学生除了应该具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在上述的诸多能力中,对于高师学生尤为重要的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师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借助语言表达完成其任务。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7.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效果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教师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我认为,要当好中学生物教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语言能力上要重视科学性。如果语言表达不够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并导致思维的错位。要做到语言的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陈继荣 《教师》2010,(21):117-117
幼儿期是一个人习得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往往偏重于幼儿如何“说”,以及“说”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倾听”习惯的养成。一个会“听”的人才会“说”。会“听”的孩子其语言发展速度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应强一些。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开展有趣的“倾听”活动,创设适宜的“倾听”环境,“听”与“说”结合,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杰 《双语学习》2007,(12M):149-149
作文教学最大的功能是语言功能,作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学生思想过程与结果。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脑子,使之能思;要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说”。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引导、去开发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这就要培养学生多种写作渠道。  相似文献   

10.
曹农 《语文天地》2015,(1):87-88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为了实现和别人沟通的目的而用口头语言来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是看法的一种能力。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人们之间亲密的交往更多是通过口头语言来实现的,口头语言表达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一、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减弱的原因1.不正确的教学倾斜语文作为一门基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但是,一直以来在"说"这个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对一名合格的中师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名教师,知识再渊博,若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就如茶壶里煮饺子一有发倒(道)不出·显然,培养中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化学教学必须(新大纲中已明确要求)而且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实践告诉我们,一位教师即使他有很丰富的很渊博的专业知识,假如他不能用准确的、流畅的、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他就不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称职教师。可以说教师具备表达能力,掌握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是搞好教学的要求。1.教师首先必备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苏联学者果诺波林曾把教师职业能力概括为10种,其中两种能力属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范畴,即通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灵的工具;而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传递信息、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艺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语言讲授。教师的语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研究教师的各项能力的重要性时.得出的结论是语言表达能力位列二十六项能力之首,  相似文献   

15.
许露 《考试周刊》2009,(31):133-134
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四种,即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读”是输入信息,“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写作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生哀叹:“即使翻着词典写作文.仍然用词不恰当,我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是和运用语言有关系的。该用哪些方面下工夫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口头语言和写作语言两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张恩智 《现代语文》2013,(12):92-94
语商(LQ)是指一个人学习、认识和掌握运用语言能力的商数。具体地说,它是指一个人语言的思辩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能力。语言的思辩能力和语言交流中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说话”这个途径得到锻炼。因而,说话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其中显得非常重要。课堂内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课堂外的生活交际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当然,每一门学科都可以通过课堂对话提高这种能力,而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想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传递他人、相互交流。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好;相反,表达能力弱的人带给人拒人千里之外之感。许多幼儿园教师也知道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幼儿的语言发展目标不明确,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认识不十分清晰,导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较高的教学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科学准确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教材信息,有效地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教学语言曾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语言,就表现方式说,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