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形式逻辑的角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相对论教学中,如何认识牛顿力学理论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辩证统一,如何分析和处理好相对论时空观和绝对时空观的关系,如何解决该章的重点、难点,有效提高相对论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阐明力学科学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力学科学的逻辑状况问题,特别讨论了当前的一些热门话题,以及力学原理所表现的逻辑模式与传统力学特性分析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动量定理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中都适用的特点,分别对牛顿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动力学量进行推导,得出相对论的动力学量力和动能近似等价于牛顿力学中的力和动能,由此讨论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第三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十四章“相对论简介”的第二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讲述“长度的相对性”中说到 :“可以想像这样一幅图景 :一列火车以接近光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飞驶而过 ,我们感到车厢变短了 ,车窗变窄了……火车越快 ,这个现象越明显 ,但是车厢和车窗的高度都没有变化 .车上的人有什么感觉呢 ?他认为车上的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因为他和火车是相对静止的 .但是 ,他却认为地面上的景象有些异常 :沿线的电线杆的距离变短了 ,面对铁路线的正方形布告牌由于宽度变小而高度末变竟成了窄而高的矩形……”实…  相似文献   

6.
对描述运动的基本量位移、速度、动量的牛顿力学的结果与相对论力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牛顿力学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一、伽利略变换式 牛顿力学相对性原理遇到的困难 (一)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在力学中,我们曾处理过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关系.这里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先来看两个数形结合中产生逻辑循环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见今年我市高考模拟试卷: 例1 若抛物线y=x~2 px q上有一点M(x_0,y_0)位于x轴下方,求证:抛物线与x轴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x_1,0)、B(x_2,0),且x_0在x_1、x_2之间. 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证明这个显然的命题(平时解题就在用这个结论了).不少同学画了一张抛物线的示意图,企图一图了之.  相似文献   

9.
狭义相对论是以相对论时空观为基础的理论。它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了时间和空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物质运动的状况决定了时空的尺度,因而时空是相对的,它们和物质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空间尺度变短,时间进程越慢,由此引发了与经典时空观不同的各种效应,如钟慢效应、尺缩效应等。本文尝试用狭义相对论的原理讨论它的另一种效应——前灯效应。  相似文献   

10.
拜读贵刊2001年第1期张春海、徐兴明两位老师写的《&;lt;坐井观天&;gt;一课的逻辑错误》一文,颇有感触.既被两位老师的深思熟虑精神所感动,又想谈一下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但因其高度抽象,高度形式化,所以对逻辑课的教与学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影响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文化都有其相对和绝对的属性,文化的绝对性是它的普遍性特征,文化的相对性是它的特殊性特征。文化相对主义就是否认文化的普遍性,夸大或只强调文化的相对性、特殊性的一面,把它们抬高到绝对的地位。这显然是错误的。文化的普遍性或客观性源自人先天存在,而伦理道德的规范就是用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限制人的无限自由的,我们应当坚持文化或道德的客观性,反对文化或道德的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辩证法、形而上学、形式逻辑和相对主义四种思维方式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借用逻辑方阵图说明四种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分析说明了坚持辩证法、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的危害性 ,并讨论了怎样才能坚持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epistemology of relativism that is featured by the theory of radical constructivism is addressed. In particular, I examine several objections, all based on this epistemic position of relativism, that are often raised by critics of the theory: the charge of reality denial (which, it is often claimed, must lead ultimately to the epistemically problematic position of solipsism), the assertion of self-referential contradiction (a theory that rejects the notion of truth cannot itself claim to be true), and the accusation that the theory must lead to a position of ethical indifferen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objections do not hold: they arise, to a large extent, from the failure to distinguish properly between different knowledge domains – specifically, between the notions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knowledge. Some concrete examples, specifically pertaining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creationism, are addressed; and their relevance for science edu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简论现象学视域中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这三个哲学范畴经常被常识化理解,其真正哲学内涵长期被遮蔽。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去“直观”它们,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现象学的溯源式读解。理性地分析它们的逻辑层次。才能厘清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的真正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文良 《海外英语》2012,(9):235-237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cultural relativism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or at least reducing the conception of ethnocentrism and strengthen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so as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Only acknowledging and accep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eeking understanding and harmony,not going extreme can the world be a place of peace to live.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平等视角论文化相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对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和多样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共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也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这一理论正反两方面的内涵在民族平等理论和实践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应用,丰富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进步性和合理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方法论上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在论述比较教育学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上,简要探讨了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近代数学理念的复兴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为数理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契机。数理逻辑源于莱布尼茨提出的思维可计算构想,其展开和深化是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等公理系统和对形式系统的元层次研究。数理逻辑未来发展将扬弃纯形式发展阶段,达到形式与内容在更高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区分、选择和对立是和社会等级次序的区分、选择和对立相互对应的,反映的是社会的功利性目的。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审美的功利性内容是和消费者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等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消费的公共话语系统操纵下的功利性的审美实践。审美趣味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的共时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历时性的趣味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