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羁押缺乏独立性,羁押审查非司法化,羁押运用常态化,羁押违反比例性,羁押期限不确定,司法救济虚无化等。为此,应当在法定羁押地位,法定羁押条件,法定羁押适用,法定羁押期限,法定司法救济等方面着手改革并完善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2.
之所以选择台湾刑事诉讼法上的羁押要件作为论述的对象,是因为台湾刑事诉讼法上的羁押制度,尤其是在羁押要件的规定方面与大陆刑事诉讼法相应的逮捕条件有类似之处,但是相比较而言,台湾的羁押要件的制度设计上则更为完善、精细,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通过审视台湾的羁押要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我国构建与完善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反恐羁押的国际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恐羁押是与恐怖主义势力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将真正的恐怖分子予以羁押以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安全的同时,也存在错误羁押无辜公民、粗暴践踏被羁押者权利的危险性。为防止反恐羁押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各国在制定反恐法律和政策,展开反恐行动时,必须遵守国际法所规定的一系列准则,严格按照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实体和程序规定对恐怖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措施,并给予被羁押者以相应的人格待遇和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安司法机关相继出台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和规则,新刑诉法第93条确立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在适用上有了更为详尽的规范。从比例原则的角度来深入考量,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不仅应当体现出程序的启动方式多样和适用范围宽广,还应体现出对羁押理由的综合价值判断,特别是对于排除社会危险性的认定,要在证据与事实的基础上结合诸多因素予以衡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审前羁押制度因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阐释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然后对此弊端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其存在的事实“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以当前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对此种条件下的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强制措施的羁押,台湾由法院开庭审理裁定,大陆由检察院或法院批准或决定,前者成本似乎高于后者,实际上,经过开庭审理裁定程序,前者羁押率、错误羁押率、刑事制裁率大为降低,社会总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建议大陆引入羁押审理裁定制度,羁押成本可降低六成,且有利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落实到刑事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7.
我国审前羁押的实证研究十分薄弱。笔者研究发现:当前审前羁押体制封闭,造成羁押率畸高;羁押替代适用少但滥用严重;超前羁押为害普遍。主要原因是侦查过分依赖口供;缺乏外部控束和救济机制。要改变羁押滥用的现状必须走权利化的开放路线,以刑侦体制合理改革和司法机关的结构性职权调整为基础,逐步改革口供规则,增加羁押替代措施,赋予看守所独立地位,构建对审前羁押的诉讼机制,并对超期羁押规定非法羁押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制度的失范使刑事诉讼的正当性饱受怀疑和抨击。比较分析中外刑事羁押的制度理念、制度原理和制度操作,可知我国刑事羁押制度失范的根源在于其反程序的制度化设计,从而缺乏必要的自我反省能力。在吸收西方国家刑事羁押制度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通过羁押决定的司法授权和羁押的司法审查,以及通过对被羁押人参与权的保障来完善羁押制度的正当性,可以作为相关制度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权公约对判前羁押问题有明确规定,即要符合合法、必要、审查、救济原则,而中国的判前羁押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与司法理念、侦查机关职能、立法滞后、社会管理手段落后及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密切相关,为此,应通过建立羁押分流机制,规范羁押期限,加强司法审查及救济措施来解决判前羁押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应严格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指导方针和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有必要将上述方针和原则在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末决羁押的适用,使等候审判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成为一种例外。在起诉制度上,为了节约司法资源,减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污点,以使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容易回归社会,有必要设置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1.
西方法治国家对未决羁押普遍实行司法审查,并且体现诉讼三角结构的特点,因此,该制度能较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未决羁押审查的非司法化加之其他配套制度的缺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完善该制度,应从改革现行强制措施体系入手,实行羁押与逮捕分离,并且在羁押审查程序中引入司法审查,即由人民法院采取听证的形式行使羁押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2.
非羁押诉讼制度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公检法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诉讼基本原则,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积极推进非羁押诉讼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标准把握不统一、非羁押诉讼的配套措施保障不力、执法环境不容乐观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对非羁押诉讼案件的监督、调动执法主体积极性、强化对非羁押案件的释法说理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未决羁押在我国已经是一种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常态化处置方式,由于混同了逮捕与羁押,导致未决羁押司法审查的缺失及司法救济的虚无。应当从根本上对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完善,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审查程序,让中立的司法机关对羁押的根据进行司法审查,从而将未决羁押纳入司法控制的范畴,赋予被羁押者对羁押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权利,利用司法权来保障被羁押者免受非法羁押。  相似文献   

14.
现行未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存在执行力不足,缺乏独立审查机制,必要性证明困难和审查程序行政化等问题.新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能,但并未明确履行该项职能的具体程序.为了增加制度可行性,确保未决羁押的准确恰当应用,应当建立相对诉讼化的审查模式,完善羁押必要性证明机制,完善司法机关业务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刑事诉讼中存在的超期羁押现象,可以发现现行羁押制度的非程序化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羁押制度的程序化对于消除超期羁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对批准延长案件羁押期限监督不力、报请延长羁押期限不规范、违法延长羁押期限、司法救济机制不合理等现象。为进一步规范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工作,着力解决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问题,应当强化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实体审查、细化刑诉法规定"案情复杂"的具体情形、加强对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监督并完善被羁押人对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7.
英美法系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由法官决定,控方不同意犯罪嫌疑人保释则必须向法官提出羁押申请并需履行证明责任。证据的来源不仅在于案卷证据,同时也包括由中立机关调查的证据,证明过程不遵守庭审证据规则限制,证明只要达到优势证明程度即可。我国的逮捕程序是检察官的批准程序。文章认为为防止过度羁押需要将我国逮捕决定程序进行诉讼化设计,对于有争议案件实行听证式审查,听取律师、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意见,明确侦查机关需要履行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标准,从而达到降低羁押率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审前羁押制度因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阐释了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然后对此弊端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其存在的事实“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以当前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对此种条件下的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司法机关对外来人员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率偏低,与本地人员相比显失公平。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工作对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Z省H市J基层检察院近三年来有关外来人员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情况,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从转变观念,构建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完善立法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犯罪结构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轻罪羁押率仍然偏高,羁押办案的倾向仍有所显现。轻罪羁押问题早已潜伏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之中,其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继续维持这种羁押倾向显然是对“少捕慎诉慎押”司法政策的背离,同时也表明我国司法文明程度有待提升,长此以往也必将导致强制措施制度空转的恶循环。要破除流弊,就需要多措并举,切实转变司法理念,完善相应机制构建,消减非羁押措施制度空转,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轻罪羁押倾向,回归强制措施本质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