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科学转化,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2.
“四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资源,“四史”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理论深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应在对“四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融入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在方法路径上以“问题链”搭建学生个体与“四史”的深度联结、以立体式人物群像彰显高尚的精神品质、精彩的故事叙事与深刻的理论叙事相衔接,最终在国内外纵向、横向对比中深刻思想感悟。  相似文献   

3.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相融通、相契合,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的重要源泉。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在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五个环节中,以讲故事、述历史、展历程等方式,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貌,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彰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关涉到党的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教育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融入"的桥梁,"融入"进程中面临课程之间、课程内容与载体之间、课程与大学生需要之间的三重张力。以解决张力为问题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建构以完善体制机制、创建渠道、搭建通道为内容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在于共同价值命题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启发式教学,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举措。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看,以专题教学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从中观层面看,以问题教学法破解教学难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共同价值命题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开展灌输-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意蕴,最后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家书形成于特定时代的特殊环境中,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是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探寻红色家书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契合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一课一书”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书写新时代的家书,让心灵走进心灵,让真情感动真情。教学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时事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育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结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新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分析时事新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并探索相应的策略,即利用时事新闻进行新课导入和充实课堂内容,以及组织学生针对时事新闻热点展开评论,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生实务能力较弱、难以灵活处理现实问题是目前高校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难题。探索“小组工作”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路径是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H校“小组工作”课程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即开展“课堂实训+课外‘六个一’作业+X专项服务”来帮助学生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动。课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实务等环节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实现学习与实务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亦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党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党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育耦合性,获得经验启示,在有效增强课程教育效果的同时,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提供学理依据与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法治知识学习,提升学生法治素养。透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变化,以专题式教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展开丰富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关联性是其融入的逻辑起点,党和国家颁布的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政策规定是其融入的基本要求。为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其有效融入,应强化对其整体学术研究,将其精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时代要求,实现思政和美育教育目标。红色音乐属于一种篇幅短、规模小、但具备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红色音乐元素,通过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兴趣,探寻红色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契合点,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效,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认为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运用专题教学、情景教学、融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讲好党的故事,讲清党的奋斗历程,讲透党的理论,讲实党的伟大成就,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这是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四史”教育促使学生学史明志、知史明道、品史明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十分必要。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立足时代需求、学生特点、学院特色等维度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9.
党史资源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着高度的吻合性,将党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精神的要求。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构建教学逻辑、优化教学设计和创新教学实践提出党史融入课程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劳动幸福观是对劳动价值的自我体认与情感认同,是劳动实践的动力之源与精神支撑,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性意义。劳动幸福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施路径上应形成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先导、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突出学生主体为根本、以改革教学评价为保障、以外化教学成果为支撑的系统化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