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劳动周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基于“金石篆刻”校本特色项目,结合劳动课程公共项目,围绕“金石巧匠,劳动聚能”这一主题,合理设计劳动周的形式和内容,集中呈现劳动教育的成果,并做好劳动周的评价反思,形成“劳动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邹燕 《江苏教育》2022,(63):61-63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该基于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目标,设计指向五育融合的班本课程。班主任通过“劳动+育人”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定位与原则,明确目标与内容;抓住时事热点,开发主题课程;汇入多方资源,推广榜样学习;定制幸福班级岗位,建设班级制度;通过班内两级评价,班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劳动项目作为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实施载体,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中小学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和立足学校特色的基本原则,并可运用五个基本策略:依托劳动课程标准,系统构思项目主题;取材于现实生活情境,巧妙设计驱动问题;立足学生基本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过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有效管理项目流程;贯穿过程与结果,具体规划项目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博 《教育导刊》2024,(4):37-43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实现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载体,具有内涵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征。STEM教育的项目式、跨学科性、实践性和情境性设计理念非常值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所借鉴。基于STEM理念开展中学劳动实践项目式课程设计要关注课程中的项目任务情景设计、劳动实践过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项目学习过程的认知分析。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与STEM课程存在明显差异,其目标在于培养劳动相关的多元素质,其项目侧重于劳动实践而非研究探索,且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向艳  张萌  王红 《中国教育学刊》2024,(4):34-39+43
劳动项目体现了劳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是劳动课程标准落实基础课程改革理念的可行路径,也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的重要实施载体,其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针对劳动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需要遵循两种设计逻辑:一是“要素逻辑”,包括六大要素,即真实的劳动情境、具体的劳动任务、完整的劳动过程、良好的劳动资源、科学的劳动支架、系统的劳动评价、及时的劳动反思;二是“过程逻辑”,包括三个阶段,即明确预期劳动项目结果、确定劳动项目达标证据、合理安排劳动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活动载体、创新实践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农业生产劳动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深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与研制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在劳动教育领域的落实,并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发展与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领域(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作为维度,由劳动文化传承与理解、劳动意识培育与提升、劳动审美养成与提高、劳动应用拓展与创新四大指标构建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遵循素养作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深度融合,并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根本特性,参照我国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建议通过开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于情境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制定基于层级化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现课程、教学和评价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9.
向艳  张萌 《教学与管理》2022,(21):76-80
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劳动观、育人观和课程观的突破与变革。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劳动素养在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实施及评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逆向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理念与要求转化为教学实施与行动的方案,实现其思想理念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高职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重要载体,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在劳动教育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探寻既符合职业院校特色又能满足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建立劳动课程体系与劳动实践项目相结合育人模式。此外,在劳动教育模式中也应当注重劳动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即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劳动教育成果检验的工具也应在劳动教育模式中予以体现,否则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便无法被预测和感知。高职院校应发挥劳动教育理论、实践和教育评价三者的合力,使学生能够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劳动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亟须创新课程实施内容、形式和评价,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而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和中小学生特点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性”劳动教育,探索项目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创新性劳动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创意制作以及动手能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五育”中劳动教育是最晚纳入党的教育方针的,而劳动教育又恰恰是能够促进德智体美有效发展的关键一环。对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研究和实施是劳动教育脱虚入实的关键一招。首先梳理了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相关研究背景、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其次从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独特性、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层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及评价机制构成要素介绍等方面阐述了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过程。对劳动素养培养载体层次和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维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素养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重庆某高职院校11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设计、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劳动素养进步空间大但发展不均衡,劳动教育设计、劳动教育资源选择、劳动教育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对劳动素养有积极影响。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效果的策略为:转变劳动教育认识;明确劳动教育路径;做好劳动教育设计;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评价劳动教育收获。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基于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依托地域文化系统化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构筑包含"劳动·服务、劳动·工具、劳动·创造、劳动·精神、劳动·审美"五方面目标的课程框架,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课程群;以主题课程群进行内容统整,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探索综合化、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培养和劳动教育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话题,核心素养培养与劳动教育存在诸多契合点: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方向,而劳动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核心素养视阈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解偏差、内容简单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整体规划不足、评价方式片面等。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要从贯彻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统筹劳动教育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重要时期,课堂也是渗透与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场域.课堂中劳动素养的培育是具身认知发展的统一,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目前,中小学课堂表现出在教学目标上劳动素养培育的隐性目标难以呈现,在教学内容上劳动素养培育的"跨域"内容难以融通,在教学方式上劳动素养培育的合作与创新力被趋同化,在教学评价上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课堂中劳动素养培育的现实思考,应通过解构内涵,构建多维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实施跨学科内容统整;融合情境,创造协同培养环境;科学把握,规范评价过程等方式实现课堂中劳动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栾慧敏  田阳  吉慧莹 《中国考试》2023,(10):71-78+87
劳动教育评价是确保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因素,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可利用劳动档案袋有目的地记录学生劳动学习与实践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芬兰手工课程作为其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评价方面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使用电子档案袋持续记录学习过程和手工作品的完成情况,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提供指导和反馈。借鉴芬兰的经验,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档案袋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关注学生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注重评价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以育德为核心、在完整的实践探究中开展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项目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适切路径.基于劳动教育、学科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三者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高中思政课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项目须包含"项目规划—项目开发—项目实施—反思总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重点考察"主题内容、实践形...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急需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可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五个维度进行建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评价要点,可从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空间营造、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特色建设七个方面进行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应注重导引学校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相结合,导引专门劳动教育开发与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相结合,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导引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导引基于文化创生的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有之义,在"五育并举"的实现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针对基层学校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构建评价目标精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评价功能,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