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0-12
凤阳歌是发源于凤阳、起源于明朝的一种表演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伴随着江浙返迁百姓、民间艺人、商人及乞讨者流传到全国各地,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沉淀、社会变化,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受到当地不同地域文化、语言的影响,也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其唱腔也发生了或大或小的改变,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凤阳歌。  相似文献   

2.
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北岸,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凤阳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淮河流域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凤阳民歌与中国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并在劳动中得到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凤阳民歌,其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音乐艺术的长期积累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皖西大别山区民歌呈现的多是七言五句的特殊形态,这些五句子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既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蕴含着多元的文化认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由黎莉莉演唱的《新凤阳歌》和周璇演唱的《凤阳花鼓》成为"凤阳歌"中的经典代表。自此以后众多作曲家都曾以这两首歌曲旋律作为素材创作出了多种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并在其中展现出一些共性创作特征和个性创作语言。其创作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成为20世纪音乐创作中难得一见的"凤阳歌现象"。究其成因,深厚的民间基础、鲜明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创作技艺和广泛的文化认同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同宗民歌是民歌流传中所产生的一种现象,而凤阳歌系则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同宗民歌之一。文章首先对凤阳歌系以及同宗民歌的内涵做了界定,继而探讨了同宗民歌的流变形式,从源头、流布与变化三个角度,探讨了皖东地域同宗民歌的流与变,最后深入分析了同宗民歌流变的原因,包括人口迁徙、艺人谋生以及文化融合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凤阳民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体弱化、客体分化、环境巨变等问题,指出了凤阳民歌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凤阳民歌传播中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举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凤阳民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凤阳民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王洛宾民歌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阐述王洛宾民歌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河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其生存的地域其他民歌小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五河民歌与江苏民歌、怀远民歌、花鼓灯灯歌、凤阳民歌、凤阳花鼓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为进一步探寻五河民歌的形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凤阳花鼓曲目丰富多彩,传唱至今的有近百首之多。其中既有凤阳人民对旧时代悲苦生活的无情控诉,也有对新时期幸福生活的纵情歌唱。既形象地反映了明初的移民历史,也讴歌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1-14
音乐口述史的蓬勃发展为凤阳民歌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音乐口述史的概念与方法,继而以凤阳民歌老艺人、媒体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高校教师为采访对象,从音乐口述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凤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并总结了凤阳民歌的发展问题,包括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音乐创新存在不足、传承方式单一守旧、目标受众持续减少,最后提出了凤阳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土家族民歌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载体,是土家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它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烁着劳动者们集体智慧的光芒,表现出土家族人民独具一格的精神面貌.本文分析了土家族民歌的发展轨迹,重点阐述其分类及艺术特点,并从当代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研究了土家族民歌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巢湖民歌是我国首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歌之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活的语言以及“望风采柳”的艺术创作手法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巢湖民歌的继承与传唱都出现了后继乏力的现象。文章以巢湖民歌中的原始民歌为研究对象,对音乐本体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以民歌的起源、结构和语言特色为着手点,分析巢湖民歌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以期为我们的民歌艺术能够更为完整地保存和更加广泛地传播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明代王府音乐在凤阳民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弄清凤阳民歌传遍神州大地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明代藩王与帝乡凤阳的关系研究和对朱权、朱载堉、朱宪火節等藩王的作品研究,揭示了王府音乐中的凤阳情结,阐述了王府音乐体制中的凤阳音乐文化渊源,论证了明代王府音乐在凤阳民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紫阳民歌的比喻修辞手法多样,形式灵活,具有质朴新奇、即情即景、诙谐幽默、鲜活灵动等艺术特色,同时体现了紫阳人的宗法伦理观念、农本位意识、幽默豁达的精神品格以及紫阳独特的地域特色,从而使紫阳民歌在艺术表现方式、艺术特色、文化价值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亮花鞋"是阆中市老观镇固有的民间习俗舞蹈,已进入阆中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通过研究、整理、创作并登上中央电视台等传媒舞台。从地方习俗到地方舞蹈,再到艺术性提升和锤炼、展示,亮花鞋在表演形态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很大的艺术演绎空间。  相似文献   

17.
凤阳花鼓戏虽有过一时的辉煌,但整体来看,其发展的境遇一直并不太顺利。究其原因,既有它作为地方戏种艺术发展上的先天不足,也与政治经济环境忽视对它的保护和学界长期忽视对它的研究有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有的学者)以为"凤阳花鼓戏"就是"凤阳花鼓",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凤阳花鼓戏一旦灭绝,我们对整个"凤阳花鼓"的认识将会是片面的、肤浅的,以后也将很难认识伴随着整个"凤阳三花"所形成的凤阳花鼓文化。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为濒临灭绝的凤阳花鼓戏提出真正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特定地域内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音乐艺术形式--凤阳歌,凝聚着中原地区汉族民歌(秧歌)的艺术特色.它一经产生并逐渐渗透到其它民歌、戏曲、曲艺等音乐艺术品种中,且随之向四周广泛传播.它的传播与明代的移民等政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限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间艺术,民歌艺术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代表,它能让人们在自然、原始、直补与淳朴中感受天赖般的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