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拿来主义》这篇驳论文,需要理清文章论证脉络,能够准确辨析文中不同“主义”的特征和实质,适时引进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主张,了解其论证特色,启发学生运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表达对当今时事热点的看法,学习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为“拿来主义”注入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先秦诸子”单元,承担着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缺少打通各篇课文和诸子思想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本课期待能通过探讨儒道墨三家思想的交锋处,深度整合统编教材“先秦诸子”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家思想要旨及其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一方面担负着为新政辩护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抨击反对者的重任.由于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文中呈现出刚柔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试从遣词造句和语言形式入手,探究文本语言刚和柔的表现方式,并对这两种语言风格的融合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分析《答司马谏议书》中存在的说理的“漏洞”,可从名实之辩与“术”异“道”同两个角度指出“漏洞”不“漏”,并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巧设挑战性任务,设置逻辑性问题,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耗时久、跨度长、难度大的教学任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类别多样,层次各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边城》为例,对学生问题进行分类,以《边城》中的爱情故事为核心,在四组爱情故事的分享中,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期为整本书阅读的高效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联系“思辨类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目标与单元“学习之道”的人文主题,在分析学情与文章特点的基础上,把梳理论述的逻辑思路、感受讲话稿的语体风格作为《反对党八股(节选)》一文教学的重点。严密的思维与鲜活的语言也使得课文本身成为启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实践的范例。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新时代背景,探索课文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课前预习明确《乡土中国》的阅读目标,提出基本的阅读要求。对《乡土中国》的阅读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主要包括:制定《阅读计划表》,确立阅读的“预期”,运用好略读、精读和研读的方法;掌握学术著作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勾连作品和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中国社会进行理性体悟与认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经典的驳辩文,结构完整,有理有据。但从逻辑批判的角度对王安石的辩驳进行解析,分析王安石在反驳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观点中所出现的几种逻辑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其逻辑说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与妻书》是一篇特殊的实用类文章,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品味语言、还原背景等方式,体会作者深挚的夫妻之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并将这种精神置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去考量,以此激发当代青年学生“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①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国北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地主阶级革新派首领。他崇尚法家,主张变革,勇敢地实行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他不怕阻力,敢于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答司马谏议书》②就是王安石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提倡法治,讨伐“腐儒”的战斗檄文,它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敢干冲破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传统观念的反潮流  相似文献   

11.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教学实践为载体,探索文言文阅读中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聚焦文本驳论,梳理逻辑思维,依据助学材料,开展质疑探究,借助辩证分析实现对驳论的审视,达成理性认识,有益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荷花淀》是“荷花淀派”艺术风格的奠基之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以诗意唯美来表现战争,超出了学生以往的学习认知,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是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相似文献   

14.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答司马谏议书》为例,采用散点与焦点两相结合的“参较式阅读”方法,从“话题同而观点异”的角度入手,结合不同类型文本资料对课文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聚焦《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在阐述建筑特征时为何引入语言学概念这一主问题,通过三项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内在逻辑,分析关键概念的内涵及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写作意图,进而提炼阅读此类文本的路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政论性散文。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使读者感到笔酣墨饱,一字千钧,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被视为驳论的典范。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为人们所珍视,首先当然是由于它内容正确,思想深刻,生动地体现了作者锐志改革,敢于抗拒历史惰力,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文以气为主”。这篇文章凌厉无前的气势,正是由这种思想和精神所决定的。没有这种思想和精神,而要折服自己的论敌,那就  相似文献   

17.
《答司马谏议书》的批判性阅读还需深入文本做具体分析,“义利之辩”并非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的立论基础,王安石的“名实之辩”也不是对阵“义利之辩”的核心论题,而是指明一种反驳策略的选择。王安石选定四个概念作为靶点展开反驳有其现实考量与学理依据,其针对性与反驳力殊难否定。  相似文献   

18.
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指导名著阅读方法为路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兼顾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能力与素养之间联系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深入思考,感受曹雪芹对贵族生活的眷恋、对无法挽救家族的忏悔、对青春生命逝去的哀挽,初探《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习《大学之道》这样的儒家经典需要关注其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感受儒家智慧学说历久弥新的力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修身原则,利用儒家智慧更准确地规划自己、丰盈人生。  相似文献   

20.
以文本的史论特点为核心,设计主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推进教学,并辅以师生对话,在分析赏读中逐步把握作者的观点、论述方式和作品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