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不是指对高中学科教学内容的全面涉及,而是突出学科及学科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其实质是用学科统领性(核心)知识来规划统整学科教学内容,以使学科中每个具体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高中生学习的科目注重学科知识丰富性、抽象性,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的要求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线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化学课堂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课堂的教与学,而教与学离不开学生认知基础的构建,本文以“乙醇”部分内容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谈谈如何基于已有认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部分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新课标对其内容要求主要包括认识乙醇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以乙醇等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对其学业要求主要包括能描述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2]。由此可见,“乙醇”的教学重心为其结构的探究及其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科特点及其对学生在信息系统方面的素养要求,提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框架,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在高校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程逻辑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学科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必须要依据课程逻辑来进行.学科教学内容素材要依据课程逻辑进行选择和补充,学科教学内容单元要依据课程逻辑来规划,学科教学内容结构要依据课程逻辑来搭建,学科教学内容主次要依据课程逻辑来划分,学科教学内容输出要遵循课程逻辑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文中阐述了怎样实现“深度学习”,在新课标新教材首轮试验的当下,这是对我们一线教师在理念上的革新、在操作上的指导,是最为切实有效的内容。文章指出:“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内容。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结合这些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使学生在扎实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已经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十几个年头了。新课程改革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自主性,改变了以往按部就班的上课状态,而且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开放。教师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地区和区域内学校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标课程实施方面,新课标要求我们把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成为一门开放型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蔡红梅 《江苏高教》2004,(5):130-131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两课”教育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历史等方面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重视本专业学科的理论研究,把握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能有效地组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的开展基本借助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由于缺少专业指导教师,很难保证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天津市新华中学在近十年的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逐步总结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进一步丰富高中生涯规划学科教学知识内容,提升了课程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教学,围绕“三维”目标开展“全新”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点的同时,要更加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整改原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快速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此,一线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力争做到知识讲解、能力培养与教学评价的三者合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语文学科有效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如何打造有效课堂”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打造学科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也是重要保障。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专业知识、技能还是专业精神,对教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不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研究或尝试探讨,是很难真正更新教育理念的.因此.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课改的需要。文中作者从如何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如何运用教学技巧和智慧,以及培养职业情感等方面对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打造学科有效课堂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生物学教学,要求教师对核心素养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正确的理解,使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核心素养视角看初中生物学教学,其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层接受转向深度体验,促进学习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来优化生物学学科教学。这种方式既能提升教师对生物学学科教学的研究水平,又能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标中要求高中阶段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以物理学科为典型,培养学生思维、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的能力都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本文简要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季平 《成人教育》2018,(3):73-76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涵、方式及路径,是当前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需明晰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学科知识素养、信息化素养和自我规划与管理素养等方面的新要求,从教师自主发展角度和学校整体推进角度探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导论课对指导学生学好专业及规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的覆盖面正逐步扩大,但该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还存在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及随意性与重复性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与文献调查,探讨专业导论课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认为该课程应设置专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与专业适应岗位、专业课程结构与技能技术、角色转换与专业学习方法、专业素养与专业创新意识等内容,并提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论教学内容设置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和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文秘专业进行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组织学习,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开展调左和专业及学科论证;确定文秘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删砍,合并重复课程及内容,提出“四主”等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门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内容,对专业学习、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语文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研水平,学校要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各级教研组织要发挥制度优势,将教师培训与学科教研结合起来,推进研修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辽宁教育》2023,(6):94-96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语文教师在研读新课标时,不仅要关注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还要认真学习课程实施部分中“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及的八条建议,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实现语文学科高质量教学。研究者们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语文课程内容。如何理解、把握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难点,也是课堂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关键,借助《松鼠》同课异构的两个成功课例,认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以及以始为终、素养导向、融合为重等实施策略,指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婉强 《成才之路》2021,(14):42-43
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迫在眉睫。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加强业务研修,学习新课标,提升专业水平;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英语专业核心素养;加强教研交流,取长补短,打造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