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恨水小说具有地道的“北京气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北京叙事。张恨水小说的“北京叙事”,表现在自然景物描写、语言描写以及风土民俗描写等方面。张恨水小说的北京叙事,是“文学北京”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们展现了老北京的日常生活,更向我们展示了老北京的文化心灵,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徽潜山的乡土社会是张恨水在经历了复杂的空间旅行后发现的真实故乡。张恨水对故乡的观察采取了"乡下人"与"城市人"的双重视角,站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立场上来回忆、书写故乡,在呈现故乡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又能指出乡土社会的弊端,从而使张恨水的故乡记忆呈现出内在的矛盾性。张恨水的故乡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抒写了转型时期乡村游子的特殊乡愁。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作为著名报人作家,其艺术主张与新闻观念之结缘,其作品创作与传媒特性的契合,丰富了我国文学理论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成为张恨水作品的新闻传媒表达模式的主要表征。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女作家萧红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儿童视角的运用是其作品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包括儿童开放式的视野、拟儿童化的语言和复调式的叙述。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天真烂漫的情致,为读者构造了一个纯真的童心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以儿童逻辑刻画国民灵魂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小说家,更是一位资深报人。从报人视角对张恨水进行关注,不但具有丰富的内容可进行探讨、挖掘、研究、总结,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亟待深入和加强。随着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综合研究、跨学科研究、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报人角度和编辑视域关注张恨水、解读张恨水、研究张恨水将是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论题从儿童视角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通过儿童视角来表现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现代作家张恨水小说叙事模式的特性,并从民族、时代两方面探寻潜藏在叙事模式背后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9.
京派作家萧乾非常看重带有童年色彩的回忆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功能,他常运用儿童视角叙述故事,使他的小说获得一种"间离效果",首先是情感上的间离,其次是创作心理距离的间离,由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差异形成对立冲突,形成反讽作用,使作品呈现从容而节制,含蓄而蕴藉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具意义,他的作品不只由文字构成,还有其刊行方式、读者期待以及资本运作,这些因素勾连在一起,构成了张恨水的作品。张恨水的作品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一种新的文学生产方式、一种新的文学阅读方式,乃至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一种新的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由天津到下关》《九月忆上新河》《两句八股颂上海》是新发现的三则张恨水佚文。其中,《由天津到下关》反映出民国初期的交通乱象,同时还提供了普通民众对中东路事件的真切观感。《九月忆上新河》这则小品文,通过浪漫化的怀想,追忆记述了安宁悠然的上新河岁月,进而从战争灾难中暂作逃遁。《两句八股颂上海》既是一篇游戏笔墨,也呈现出现代文人普遍存在的畏沪心结。  相似文献   

12.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小动作”描写,它们是作者从电影、戏剧、外国小说中借鉴而来的,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过度的“为细节而细节”,也给其小说带来了一些弊瑞,如拖沓、散漫等,甚至降低了小说的格调。  相似文献   

13.
论敦煌说唱文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芳 《家教指南》2005,10(6):102-106
敦煌说唱文学是敦煌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形式新颖别致.尤其在叙事艺术方面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大胆运用敦煌其他文学样式罕用的铺陈敷衍、想象虚构和夸张渲染诸表现手法,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首次跨入长篇巨制的创作时代,为推动中国古代长篇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其幽默艺术。这种幽默艺术,在其"幽默即真实"理念的指导下,体现为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带刺的幽默和20世纪50年代柔性的幽默,且与其语言的幽默密切相关。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幼师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张爱玲散文中,经常出现有关张恨水的文字,这些文字根据不同内容以三种不同形式出现。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爱玲与众不同的文学观以及张恨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新文学与旧文学,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以及时代潮流与作家的自主责任这一系列矛盾中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张恨水创作的通俗性,文学与文化的互动性,将张恨水置于更大的“文化现象”范畴之内,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张恨水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7.
皖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张恨水与皖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为皖江地区的人文与地理环境给予他的浸润,更表现为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的熏染,还体现为张恨水以其创作的实绩丰富着皖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骞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探险家与外交家,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作出了重大贡献。张骞在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中的形象存在着差异,因此文章旨在探索张骞在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坚忍于事、爱国忠君、智慧有远见的形象,以及文学叙事中的尽职尽责,忠勇正直,尚气节、有品行,具有仁爱心与感恩心及孝顺的形象,并进一步分析重塑张骞形象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创作与新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以继承为主而又有所突破发展的关系。她积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选择了独特的艺术领域进行创作,丰富了现代文学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述者形象,主要表现在:一是话语模式不同,二是叙述节奏有异,三是文本内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