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学校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薄弱学校改造是世界各国建设优质学校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各个国家和地区优质学校建设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政府主导,体现政府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以校为本,追求办学特色化;学校发展目标与理念的内化;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发展个性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注重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现课程教学优化;注重组织的系统变革,强调学校改革的整体系统化;注重交流与合作,体现优质学校建设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在初级均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与状态描述,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优质与均衡。优质均衡发展必然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变革来实现,而学校教育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变革应当选择文化创生的价值取向。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创生首先应当关注学生、教师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来谋划学校校本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双减”是针对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倒逼城市薄弱初中学校展开全面的教学和管理变革。遂宁市第四中学校从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设和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努力构建学校的教育新生态,打造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4.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杨琳 《天津教育》2021,(4):11-12
河西区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弘扬“立德树人、崇智求真、传承创新”的河西教育精神,引导学校实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不断完善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一、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10月,河西区已全面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做到“优化资源配置与学校信息化、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建设标准全覆盖。经区级专家组评估验收,45所学校申报的136个项次评价结果均为优良等第。  相似文献   

6.
新型优质学校是一个能够自我生长的生命系统,具有改革自身的主动意识、相对独立而稳定的自我变革系统、支持学校自主发展的配套机制。学校办学主张将校长的教育智慧灌注其中,是学校成长系统的导航器和主要内驱力。提炼、论证和落实学校办学主张是建设新型优质学校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现实调研、确定方向、提出草案、教育试验、重复验证是提炼和论证办学主张的基本步骤。以办学主张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统摄学校文化建设,引导课堂革新,改进学校管理模式,是落实学校办学主张、推进新型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韩国放学后学校的运营模式迄今已基本趋于成熟和稳定,其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对优化我国学校课后服务的师资状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放学后学校发展初期也曾深陷师资实践困境,遭遇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聘任和管理及评价制度不完善、缺乏师资激励与支持方案、区域或校际间师资水平差异巨大等问题。为此,韩国教育部门以“放学后学校委托讲师支援项目”为基础和核心,着力建构专职化、科学化、主动化、均衡化的放学后学校师资建设机制,具体包含:提高放学后学校专岗讲师比例、加强放学后学校讲师的遴选与高质量发展、建立放学后学校讲师激励与支持机制、强化区域或校际间放学后学校讲师的交流与共享等举措。韩国放学后学校的师资建设机制为我国课后服务的师资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如推行学校课后服务专岗教师制,激活社区、高校、公益组织、家庭等民间师资力量,开发学校课后服务教师研修课程,实行区域内学校课后服务教师共享制等。  相似文献   

8.
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对课内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拓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空间、促进学校育人系统变革、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根据典型学校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学校课后服务还存在吸引力仍需增强、服务质量差异大、教师负担重及专业教师不足、学生负担隐性反复等问题。须把握和凸显课后服务基本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方式,减轻教师负担,加强标准建设和效果评估,以实现课后服务对提质增效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校传承与构建学校文化,创设与改造校园环境,着力构建以"尊重"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并把"尊重文化"有机渗透到学生教育、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中,将其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期构建文化育人的德育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驱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对教育实践转向和教师教育变革趋势的积极响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建设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教师教育。经过3年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有效地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与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学习共同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以学习为核心,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的的多元、共享的关系结合体。其终极目的是人的成长,其核心任务是教与学,其动力基础是系统领导,其联系纽带是内生文化,其生活方式是持续沟通。学校应在校长、教师、学生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共同学习中,生成极具特色的组织文化,通过系统领导、持续沟通,推动学校整体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设升级软硬件基础设施夯实学校数字底座,构筑智能化的学校育人空间;利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变革,打造互动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新型智慧课堂;探索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生态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从学生评价、教师研修、安全管理等方面着力变革重塑,不断提升学校的数字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型学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行的教育变革方式和学校管理模式强调外在控制 ,但由于监督成本高 ,与执着于长期目标的教育变革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内在矛盾。知识经济的创新型个性化的生产方式要求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需要改变思维方式 ,从机械式思维转变到生态渐进的建设性思维 ;需要重新理解校本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校本知识生产与分享系统 ;需要实施新型的学校领导方式 ,使教育改革进入良性的渐进的生态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系统化教育改革是政策制定者提出的新概念。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为系统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其以自我管理学校创建为核心,由自主管理、问责、统一课程以及教师和校长的能力建设为支柱的改革,具有的互为支柱且目标一致的制度框架、治理结构变革与教学质量改进的协同等特点,为其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系统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优质学校评估在引领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优质学校评估的指标设计应遵循以资源保障为基础、以教师发展为动力、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学生体验为侧重、以合作共享为纽带、以办学特色为突破的总体思路,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双重路径,在行动研究中完善评估指标,推动现代优质学校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以来,我国由上而下发布了一些标志性的教育政策,如鼓励公众参与教育决策、逐步实行校长教师轮岗制、实行中小学督学制等,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行政与管理领域继续推进科学化、民主化的决心。在学校管理层面,也出现了以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等方式变革管理和提升领导力的良好势头。宏观层面的管理变革以政策创新为标志,必将带来管理领域制度与机制更新的新气象。源于上海浦东的"委托管理薄弱学校"之举措,不仅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  相似文献   

17.
《卓越教育无处不在》白皮书是新一届英国政府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一项促进全国教育公平与卓越的最新改革政策.白皮书旨在缩小地区差距,使每个孩子无论受教育地点、家庭背景和特殊教育需求如何,都可以获得卓越教育.其主要内容涉及学校主导体系、合理配置卓越领导者和教师、课程与考试改革、加强问责等七个实施重点,提出了卓越教育无处不在的愿景和实施方案.这一政策的发布关系到今后英国扩展公平与卓越教育改革及其采取的具体措施,显示出英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县城乡三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比较分析,发现县域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供给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师资困境、资源困境、观念困境和系统困境。基于服务学习理论,为解决课后延时服务困境,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学校与家庭应协同合作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与社区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多方协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加强县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放眼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寻教育新路,希冀以教育变革来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中,优质学校建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以"有效教学""学校改进"和"学校重建"为代表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为主旋律的优质学校改革运动。我国教育理论界自1997年开始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