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学校发展进入3.0时代,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关注技术与学习的融合,重构学习方式;迎接智能社会的到来,重构学校课程;遵循“人本、开放、智能”理念,重构学习空间。区域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为:基于创新扩散的分层推进策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统筹整合策略,以“未来课堂”为核心的价值引领策略,面向未来、兼顾现实的循序渐进策略,以期能为区域整体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耦合,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学习时空边界无限拓宽、“普遍交往”空间出现、个性化定制实施以及虚实交融情境遍存等新的变化正革新着学生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方式,赋予了学生主体性发展新的内涵。然而智能技术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因精准数据的过度依赖、人机交互的情感缺席、智能技术的精准投放以及虚实情境的高频次切换,带来了主体“赛博人”的转化、情感互动的禁锢、同质“持存物”的订造以及真实性的消解等多重风险。因此,为规避智能时代技术媒介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钳制,需要正确认识“人机关系”,形成符合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分工;创设融入情感诉求的人机交互模式,提升学生在人机交互中的情感温度;强化学生智能技术素养的培育,实现智能与个体生命的双和谐;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建设,促进学生个体虚实相融情境下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4.
智能技术在赋能教学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伦理风险。在阐释教师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内涵基础上,基于智能技术支持教学的三种典型应用场景,分析智能技术不合理应用所引发的伦理失范行为: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引致学生出现同质化发展倾向,智能技术支持的学习分析易产生侵犯学生隐私等心理伤害,基于智能技术构建的虚拟教学环境引发师生出现主体性异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以及技术文化理论相整合视角,从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意识、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规范、智能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以及智能技术属性层面探讨引发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风险的内在原因,并提出消解策略:强化教师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意识、完善与内化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规范、保障智能技术工具教学应用的合伦理性以及提升教师智能技术教学能力,以期为破解教师智能技术教学应用伦理困境,推动智能时代教学内涵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进入数字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引发教材编制思路与范式的转变,教材编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样态。数字时代的教材编制面临着技术泛滥导致课堂规范与责任伦理弱化、技术深度介入解构系统化教材知识体系、快速更新弱化了知识的深度学习及泛化了教材目标定位、数字化资源运用易引发法律风险隐患等教育伦理问题。规避数字时代教材编制的技术伦理风险,应及时更新教材编制基本理念、从动态场域通盘考量教材编制全过程、推动技术与教材编制深度融合、健全行业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量子计算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在为教育带来便捷、培养时代新人的同时,也衍生出复杂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我—他”师生的传统伦理关系错乱、数据壁垒和鸿沟带来的合法权利丧失以及确定性算法和不确定性发展之间的伦理背离。究其原因,与“一切皆技术”的算法崇拜主导着当前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固有制度观念的时空分离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多元主体责任壁垒密切相关。为合理规避这些伦理风险,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系统完善的学生隐私保护规制,构建各责任主体共同参与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世界各国和国内教育发达地区都在研究探索未来学校建设。那么如何定义未来学校?未来学校应包含哪些要素?建设未来学校的基础策略又是什么?思考和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今后研究和建设未来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教育评价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同时也面临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潜在风险。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规避同质化风险需要回归原点,回归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方面。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要回归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原点,就应采取回归情感、道德、哲学与审美、批判性与创造性、直观判断与创造性等教师教育评价对象独特性培养上,拉大教师教育评价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规避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梦”文化引领,发挥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守正创新,探索未来学校理念下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在管理文化、教研文化、课程文化、共享文化和评价体系五个领域提出了有效策略,搭建起学校文化发展的新模型,使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焕发新的生机,有效促进了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巩翔 《创新人才教育》2023,(1):29-34+39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未来学校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对于未来学校的研究,首先要厘清它的几个基本问题:明确“未来”的含义;理清技术变革和教育发展的关系;满足教育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学校的主要特征:一是在办学理念上立德树人,坚持素养导向;二是在课程构建上以生为本,走向真实情境和学科融合;三是在课堂教学上因材施教,充满师生互动;四是在教师发展上深度研究,提升学习领导力;五是在支持体系上跨界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正在迈入以“智能技术+教育”的新时代,精准教学已成为推动教学赋能增效的有利途径。但智能时代精准教学也衍生出一系列伦理困局,主要包括多模态数据采集诱发师生隐私风险、人机交互不当导致教学主体偏位、算法理性挟制教学主体决策方向、教学主体关系转变与技术发展脱节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智能时代精准教学伦理困局的突破路向:定位师生隐私底线,构建基于数据治理的预警和消解机制;尊重师生个性需求,构建人技协调型精准教学服务体系;立足动态化数据监测,推进教学需求与资源的精准感知与供给;注重角色转换,型塑基于学科能力与育人文化并存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未来学校"并非未来某年以后诞生的学校,它在今天有特定的内涵,即"信息文明学校"。"未来学校"追求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的人性化、创新化与国际化,其教育目标是"21世纪素养"与健全人格,其具体内涵是倡导新技术、新课程、新教学、新学习、新评价与新管理。"未来学校"并不遥远,它渗透于今日每一所学校的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抱负实现的最主要场域,其本体意义上是学术使命与伦理使命双重负载。伦理使命是"我们"之"普遍物"对"我"之"单一物"的人文接纳与文化洗礼并实现"我"的"入世"和"在人间",从而由"自然物"转化为"精神实体"。大学课堂的伦理使命具体表现为:唤醒与挺拔人的精神意识与道德意志、教化与坚定人的规范意识与责任伦理、培育与沉淀人的他者意识与关怀伦理,既安抚人之"肉身"又安顿其灵魂。然而,检视当下大学课堂,多因素交织投射致使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伦理风险。文章从高校教师自身教育与教学优化、课堂伦理要素内嵌、规范与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大学生的伦理觉悟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探究其伦理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未来学校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未来学校对虚拟技术与真实教育之间的融合需求愈加迫切,个体对科技赋能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复杂。当前未来学校正在多元化发展,但其中也暴露出了科技赋能教育过程中的虚实融合问题。未来学校不仅应改善人机协同机制,实现精准赋能,还应该提高教师数字素养,缓解技术压力。学校也应该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关注师生关系,保证未来学校在数字化背景下解决虚实融合的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人际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人人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同时也对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特点,分析了远程教育考试伦理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以公平和诚信为核心的考试伦理建设是走向阳光考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人际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人人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同时也对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特点,分析了远程教育考试伦理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以公平和诚信为核心的考试伦理建设是走向阳光考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伍红林  徐向芹 《江苏教育》2023,(36):7-10+20
未来学校建设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热点话题,而其焦点是课程组织变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未来学校建设中的课程组织变革需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理念、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等。为此,学校需积极探索跨越学科边界的课程资源建设、重构学校课程实施空间、开发系列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等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重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与时代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的内涵及特征1.学校文化的组成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泛指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管理文化是精神文化,体现学校精神和价值观,决定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文化之本。物质环境文化:物质环境文化指体现办学理念的学校建筑、设备、网络等学校硬件及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板报等。物质环境是学校文化的显性标志和载体,体现办学理念和学校气质,是学校现代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践行文化:践行文化指学校文化实践过程中的文化行为,如各类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伦理型学校是今后学校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着重从三个层面探讨伦理型学校建设:一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二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伦理,三是伦理行动——学校主体在活动中践行学校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