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诗意理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以现实生活中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生成性,蕴涵着无限的生机和价值。诗意理性教育的建构性,通过认知过程的"主体调节价值"、社会交互功能的"社会价值"、学习主体的生命建构的"理解价值"三个维度予以表征。  相似文献   

2.
<正>草堂小学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旁,秉承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充满诗意的校园。学校以“诗意文化”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开启了探寻草堂小学特色劳动教育之旅,让学生体悟劳动的美好与大自然的可亲可敬。在此基础上实施基础劳动课程和植趣课程,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诗意的环境中感悟劳动的魅力,进而夯实劳动根基,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获得劳动情趣。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建构了独具特色的诗意德育,在"诗的学校"中培植诗意存在,在"诗生活"中涵养诗意德性,在"生活诗"的书写中培植诗意德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急需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可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五个维度进行建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评价要点,可从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空间营造、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特色建设七个方面进行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应注重导引学校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相结合,导引专门劳动教育开发与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相结合,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导引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导引基于文化创生的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缺少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及缺少学生参与劳动的成长设计,缺少融合多学科的实施场所和有效方式,缺乏融合各种活动的系统的劳动教育设计和多元主体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测评等现实问题,要积极探索增加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规划,建构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社区劳动“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测评机制等应对策略。这将使以往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状态得到彻底改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那么这幅画卷的底色一定是劳动。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劳作中诗意栖居,是人类追求的生活境界,也应是劳动教育的最终归属。然而,现实生活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片面认识使得劳动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刘向兵  曲霞 《教育研究》2021,42(10):4-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劳动体制的理想建构,表现为政治宣示、接班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在党对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中均有明显体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独特价值,辩证处理好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向兵  曲霞 《教育研究》2021,42(10):4-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劳动体制的理想建构,表现为政治宣示、接班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在党对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中均有明显体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独特价值,辩证处理好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作为承担育人任务的班主任,应从改变学生劳动认知、建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评价三大维度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环境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钱建国的研究为幸福劳动教育环境的意蕴探索提供了诸多启迪:一是拓展劳动环境的外延;二是将劳动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等幸福化;三是幸福劳动教育环境的建构应兼顾目标与特点,从而为行动者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明确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价值,教育者应建构“花园、乐园、学园、家园”四园一体的劳动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知识体系缺少深层建构、价值理念传导效果不佳、实践场域割裂分散、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以“知识、信念、行为”为核心要素的知信行模式,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式。高职院校应借鉴知信行模式的理念,建构劳动教育知识体系,优化劳动价值传导,拓展劳动实践场域,从而推动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是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评价指标的建构,理论上由行为导向和成果导向指引,分别指向“人”“过程”和“事”“成果”四个维度,针对的是目标达成的主客观条件、方法和结果。按照学校劳动教育要素的实际功能,评价指标由校本劳动教育环境评价指标、教师劳动教育指导评价指标和学生劳动行为和质量评价指标三要素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评价的有效操作,三要素的因果机制能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构与阐释了社会价值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培育学生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念,夯实"五育"并举的实践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理念冲突、模式固化和形式主义等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条件理论"为指引,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在深入结合农村教育与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发挥多主体的能动性,通过畅通家校合作机制、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建构多阶段劳动教育,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郑州市以素养发展为导向,遵循“点-线-面-体”的课程建构原则及思路,建构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核心目标、“劳-学-评”一致性教育样态、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形成了“‘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素养发展体系的‘塔山双向循环模型’”,提供了一套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建构紧密联系农村生活的劳动课程、加强劳动项目实践、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诗意德育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诗意言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意情怀、发展诗性智慧、形成诗意品质、积淀诗意语言的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召唤诗意德育,诗意德育也发挥着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策略是在生活的诗意中历练学生的积极人格;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元融合的诗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自由精神,促进诗意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劳动技术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最直接的课程载体,开足、上好劳动技术课是对党中央倡导劳动教育的首要回应。苏州市近年来在区域层面探索劳动技术"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寻求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地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找到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蔡向阳 《福建教育》2022,(15):12-15
<正>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相关要求。这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推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与改革的体现,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实现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STEAM理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研究向度,并以泉州市培元中学为例,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要求切实加快推进劳动教育以及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劳动教育本体性定位由“独立并列”转向“融通综合”,彰显“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深化。德作为劳动的伦理之维,确证了德育引领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智作为劳动的现实规范,明确了智育夯实劳动教育之智识基准。体作为劳动的具身建构,论证了体育强健劳动教育之主体。美作为劳动的实践向度,明晰了美育协调劳动教育之全局。这种内生性的理论互关模式为明确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两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耦合共振。  相似文献   

20.
建设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教材,是保证该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好的劳动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课程独特育人功能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达成劳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该课程教材建设必须秉持以劳动资源建构教材内容、以劳动素养建构教材功能和以劳动创造建构教材独特价值的理念,遵循多元性建构、主体交互性设计、劳动型学习创设等原则。在劳动课程教材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劳动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以整合筹划思维设计劳动项目,优化组合与选择劳动任务群,创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共同体,突出劳动课程教材的时代性、跨界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等,从而建设好的劳动课程教材,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达成劳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