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广西的土司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土归流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历史趋势.圩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笔者认为改土归流改变了广西圩市的主体的构成,使圩镇数量和开市率的增加,圩镇规模扩大,商业日益繁荣,圩市结构不断完善、类型增多.  相似文献   

2.
清代广西的土司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土归流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历史趋势。圩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笔者认为改土归流改变了广西圩市的主体的构成,使圩镇数量和开市率的增加,圩镇规模扩大,商业日益繁荣,圩市结构不断完善、类型增多。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6,(6):42-48
"八景"是对历史时期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真实反映。清代随着边疆局势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西走廊各地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八景",这些"八景"真实地再现了清代河西走廊的自然和人文面貌,同时也从侧面记录了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4.
清代滇池流域由于人口的增加,玉米、马铃薯的引种,滇池流域水利设施的兴修,促进了周围山区的垦殖、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历史的角度认为即使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时期,经济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以示警惕。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河务管理体系是清朝官方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清政府的统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河政腐败问题严重,尽管清政府对河防比较重视,也投入了不菲的河防费用,但黄河、淮河的水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日甚一日,尤其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利条件更趋恶化,并造成这一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霍邱县水门塘是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皖西地区古代3大水利工程之一。清代霍邱水门塘的水利管理,实现用水者在维修和灌溉管理等方面的充分参与,体现出一定的民间自治性质。其在实际运行中,以水利灌溉利益为纽带,借助地方官府的支持而发挥着有效管理作用,维护正常的水利秩序。  相似文献   

7.
宁夏平原是我国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对水的利用历史悠久,薪火相继。自从秦汉以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宁夏人民开创了引黄灌溉的伟大事业,创造了有"塞北江南"之称的农业文明。清代是宁夏平原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经过康、雍、乾三朝频繁的渠道修浚与开凿,进而使宁夏平原的引黄灌溉事业达到了历史时期的极盛,而持续不断的水利开发自然会对周围环境(包括社会人文和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理学成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正统学说,礼法所认可的夫妻关系依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尊卑关系,几乎完全由夫对妻所享有的权利与妻对夫应尽的义务所构成。夫对妻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教令权、休妻权、嫁卖权与杀妻权;妻对夫应尽的义务则包括从一而终的贞操义务、从夫而居的同居义务、为夫隐匿的容隐义务、夫丧期不再婚的义务与侍奉舅姑的赡养义务等。夫妻关系实际生活中的相互依存,不仅没有体现在清律中,反而被清律所打破。清律规定下如此一边倒的权利义务设置,成为导致清代夫妻相犯案件多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矿业开发历史悠久,自汉代始就有了文献记载。其中,清代的矿业开发规模和产量最大,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学界的研究,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与自然环境变迁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很少。纵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清代滇东北矿业开发的研究,学术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对矿业政策、生产、性质和交通运输的相关研究。本论文的研究,通过对清代澳东北地区矿业开发全貌的有机整合,侧重对矿业开发中自然环境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的研究,通过文化反思,重点揭示清代滇东北地区生态退变的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清代滇东北自然环境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难解决。概而言之,既有民族问题,又有统一与割据甚或分裂的问题,更有列强的觊觎与侵略。如何应对或解决这些复杂的边疆问题,不仅关系清王朝的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以这种新型民族观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较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历代王朝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边疆问题,其做法值得总结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地方判牍中充斥着大量诬告案,对此,法史学界一直有这样的解释,所谓“为图准状而诬告说”,但此观点尚有值得商榷的余地,解决之道在于回答“什么是诬告”。通过考察清代地方判牍发现,地方官话语中的诬告与中央规范层面的诬告认定上存在不一致性问题,地方官话语中的诬告有非规范的一面,有时只是一种事实表达,当诬告的是轻案时,对后果、情节和主观方面的表达多有忽视,其目的在于进行话语威慑,使一方息讼;而诬告的是重案时则趋向中央规范层面,定罪上会依照律例之规定,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告诉后引虚、危害后果或情节严重性等方面,继而从轻发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赋役经济背景下,士绅与商人间联系较少,县治与圩市也存在着功能差异,因此县治与圩市常常是分建的。清末民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治与圩市两者的功能开始重叠,士绅与商人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县治和圩市渐渐融合。县治与圩市的融合,是赋役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3.
清代笔记史料中谈到乡闱的很多,而记载乡闱之中“鬼神精怪”的文字更多。从今日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些故事都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情景与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心态与观念却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所要了解的恰恰是这种文字背后的清代社会情况以及处于其中的士人阶层的心理。本文即试图由这一思路出发,对清代笔记史料中关于“乡闱”的文本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考察,以揭示出清代士人特殊的文化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水利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之一.对水利问题的解决,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环境变迁的情况下对自然环境的自我适应和发展过程.通过对大量碑石文献资料的解读,不但发现了清代陕州地区水利工程的兴衰演变过程,更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此地区基层群众管理各种水利设施和水利运作的宝贵经验,对今天该地区水利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以前,内蒙古后套地区并不具备全范围开垦耕种的自然地理条件。大约在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流经该地黄河的南、北两派发生了支经倒置的实质性变化,该地区才具备了全面开垦耕种的客观条件。因此.后套地区绝不是古代历朝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不能简单地根据清代以来后套地区逐渐形成的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就认为后套地区是历代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16.
开发大西北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了开发大西北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西北开发过程中改善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探讨问题解决和学习环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的特征与概念,并指出其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硬件环境、问题解决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学习者心理环境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地方官是促进区域社会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必要中介。清代四川相当一部分外省籍地方官对辖区农业着力经营,不失时机地引进、推广新的作物品种,使农业技术更趋精细化,并推动农业科技改良组织的建立与农业科技著作的编撰、刊印和流布。四川一些农业科技也藉地方官之力传播到省外。地方官通过科技交流推广以发展农业文明的历史传统,当进一步总结发扬。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裂,对外文文献的整理、翻译仍显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清代海疆政策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清代海疆政策对此前海疆政策的继承与更新、清代海疆开发中民间力量时常先于官方、取得成果后由官方接收等特征加以清晰的梳理;且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清代移民政策与海疆开发、清代海防政策与海疆开发研究、清代海疆政策下的海洋产业评估、清代国家的海洋行为等。  相似文献   

20.
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伊犁地区在清代有着各类屯田,水利自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管理体制上看,伊犁屯田中,总兵和总管兼管兵屯和旗屯水利,密喇布伯克专管回屯灌溉,渠长管理户屯水利。新疆建省后,密喇布伯克、农管、水利为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大阿訇负责调处全县水利纠纷。在水利纠纷的问题上,政府做了制度和政策上的预防安排。伊犁建有九城,兵屯、旗屯、回屯分城而居,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分河而驻,蕴涵预防纠纷的深意。在工程技术上也设计了分水措施,在干渠、支渠、村庄、农户间实行分水。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水利纠纷仍时有发生,如各种屯田形式内部统治者侵占渠水、不同屯田形式间的水土纠纷、各农户间的争水,等等。由于制度上的措施,特别是分水措施发挥了作用,同时实施了土地轮耕休作制度,根据伊犁河水量和粮食存储数量决定耕作数量,减缓了对水源的需求,这些对缓解水利纠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