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国现代诗歌多运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诗句大多具有多义性、模糊性,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障碍,但也创设了想象和审美的空间。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树和天空》为例,可立足于接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凸显学生“读者中心”的主体地位,通过诗歌文本中的召唤结构、中西意象的比较阅读、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多层次地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迷娘(之一)》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迷娘的唱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一颗明珠。本节课设计了“意象(体式)—情感—文化”的教学路径,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意象意境分析、比较阅读、反复朗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体味诗歌意蕴,感受意境美、声韵美和情感的起伏流动之美,最终走向文化理解,感受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3.
阅读视野的不足,外国诗歌流派演变的相关知识的欠缺,对相关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诗人的抱负与追求的不了解,诗歌的抗译性等因素,导致外国诗歌的文本解读产生有限性,难以实现文化理解的育人要求。外国诗歌教学要了解相关时代背景、诗歌流派演变和诗人个人的作为,在此基础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借鉴,追求完整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诗歌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性。然而正是这种民族性特征又使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很难真正领略诗歌艺术的魅力,因此,外国诗歌教学历来被认为是外国文学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外国诗歌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教学方法上做大胆的革新,比如开设立体课程,引入双语教学等方式,这些革新可以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外国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民族的化传统的不同影响,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点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前提,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而诗歌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突破口。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反复吟诵,体味语言美;二.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三.分析意象,体会诗歌内涵;四.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五.发挥想象,主动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诗歌意象的演变。意象的审美内涵,意象运动的心理历程,意象的审美经验类型和意象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教学设计要落实任务群要求,统编教材则将语文活动纳入单元教学中,这些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要在单元视域下谋篇布局,要重视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对应“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可以将家乡历史建筑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活动研究对象,以求达到联通单元教学,链接生活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荷花淀》是“荷花淀派”艺术风格的奠基之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以诗意唯美来表现战争,超出了学生以往的学习认知,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是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写于狱中的成名作,是献给他心目中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人民的颂歌。学习时应通过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理解大堰河这一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张芹 《江苏教育》2023,(46):46-48
借助“1+X”超文本来建构外国诗歌阅读的审美场域,从审美研习的价值指向、审美场域的范式建构、审美研习的阅读测评三个层面,通过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落实“阅读—审美—表达”一体的思维品质提升要求,积极建构开放性课堂,实现审美教育之尚美、语文智育之求真和语文德育之崇善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这样一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往往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意象中。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古典诗歌的濡染、熏陶、感染作用,我们可以以解读意象为突破口,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史作为各大高校中文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系统地接触、了解外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本文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反思,试图对外国文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致爱人》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 ,带有浓郁的英国地理文化色彩。对于地理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读者来说 ,要解读该诗具有一定困难。本文从中英两国地理文化的角度对该诗作了简单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钟巧灵博士的《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研究》是一部阐释古典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全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廓清迷雾,立论科学;二、分析透彻,示例生动;三、语言流畅,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是通过意象来实现的,而意象的独创性,是诗歌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玄学派诗歌素有哲学辩论、用词怪僻晦涩及韵律不流畅等特点,立足其奇喻、意象以及哲学思维,以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爱情诗为主要分析对象,探求其另类之美。  相似文献   

18.
诗歌浓郁的美学色彩和人文因子,使得诗歌成为审美教育的绝佳载体。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品味语言、领悟美的诗意、感悟情思、升华美的人生三点出发,总结了诗歌的审美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致云雀》以云雀为核心意象,其他意象都是为它服务的。以探讨意象之间的关系为主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分析赏读中感受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的大胆、灵活,把握云雀丰富的内涵,逐步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并形成阅读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