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0):129-130
美育融入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联系密切,具有互促性。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实现"以美养心""以美启智"等教育效果。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融合,可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切入,以文化之美养心,以情境之美激趣,以理性之美启智,以情感之美动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下,高中生审美状态处于复杂困境,高中思想政治课具体教学也受到美育相关问题的掣肘,进而影响学校美育开展及高中生全面发展。在培养教师能力、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改善,通过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打造专属美育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并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课程联合美育等现实路径,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美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是每个政治老师一直追求的事业,如果能实现与美育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美,快乐地学习,那将取得不同的效果,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行美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美育教育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两方面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冯金山 《考试周刊》2011,(46):162-162
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都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张希振 《文教资料》2006,(13):79-80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存在着功利化、科技化、应试化、机械化等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主张将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在教育中发挥审美的作用,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践"美",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以"真"求美、以"善"求美、以"行"求美等角度,探讨思想政治课的审美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显著,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思想政治课应该如何进一步吸引和打动学生,展现它独特的美?一些学生觉得高中思想政治课太过呆板,理论与现实脱节。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美育和谐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为例来分析。一、蕴含的美1.贴近生活的体验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8.
选择审美对象是激发审美情感的前提,因而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首要环节。本文拟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选择审美对象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道德情感教育;本文根据高中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即以理育情、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以及道德情感教育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35):139-140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议题式教学方式具有建构式特征,能够直面真实问题并进行解决,以真实议题、场景以及学习为支持,从而获得真实效果,促进教学成效的显著改善。本文主要从议题设置原则、教学场景布置、议题教学程序以及议题式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径展开探究,旨在全面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道德情感教育;本根据高中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即以理育情、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美育情,以及道德情感教育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美育的因素,这些因素在教育学生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美育问题没有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并将其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美育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一、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体育美体育美作为人文体育或健康体育的重要内容,很长时期以来很少有教师对其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分析以及  相似文献   

13.
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特性,通过音乐的乐曲旋律、歌词、意境以及音乐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的美育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其塑造出更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所以,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音乐审美功能及其哲学思考的论述,提出了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渗透审美教学的具体路径,旨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实现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朱正锋 《成才之路》2011,(12):52-52
作为政治课教师,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美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开展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开展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探索美育途径、合理安排开展美育的时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美育活动,以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的教学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富有生命情感的活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与美的境界相违背的现象,教学过程缺乏诗性智慧和美的意蕴,给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了解、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非美”现象,剖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改进教学,达成教学美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全球性的知识经济浪潮滚滚而来,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顺应知识经济浪潮和素质教育的大趋势,我从初一至高三的教学大循环中,致力于构建崭新的中学政治教学渗透美育的教学模式,着力研究政治教学中智育、德育与美育相溶相促的互动理论(见拙论:《中学政治教学渗透美育,实观真善美和谐统一》,《教育导刊》1998年第1期)。本文拟以中学政治课新旧教材基本一致的篇目为例,就挖掘中学政治教材美育内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学生高尚人格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政治课教学渗透美育,就是从单纯的理论灌输变为情、知、意、美统一的“求真、立善、创美” 的审美过程。审美包括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即感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学校开设的高中艺术欣赏课,目的是通过艺术欣赏教给学生如何正确鉴赏、表现美和创造美,我在担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蒋辅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将诸多教学因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