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作为行动的主体,寓居于学校多种制度型构的制度生活中,既受到制度的约束,又表现出自身的能动性。制度约束和嵌入能动是教师行动的二重属性。制度约束教师的形式表现在制度对教师的强制性规制、规范性引导、隐性规约等方面;教师主体的嵌入能动则表现在教师主体化的制度理解、境遇化的情景感知、个性化的教学决策及渐进化的制度改进等方面。审视当下制度生活中的教师,发现制度与教师之间存在双向异变,即制度对教师产生奴役与僭越,而教师对制度的回应更多地表现为冷漠与对抗。为了摆脱制度单方面对教师的控制,在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需要以人为旨归的制度改进、学校为教师赋权增能、培育教师德性伦理,以实现教师制度生活的二重性,重构教师制度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2.
学校制度创新取决于政府、学校和教师行为选择的优化。政府应该通过竞争性制度的推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应该通过制度移植的施行健全优异的制度安排,教师应该通过制度生活的践行促进有效的制度生成。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制度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教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制度。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校本教研在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界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彰显其重要作用,但在职教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学校制度创新取决于政府、学校和教师行为选择的优化.政府应该通过竞争性制度的推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应该通过制度移植的施行健全优异的制度安排,教师应该通过制度生活的践行促进有效的制度生成.  相似文献   

5.
韩国教师流动制度的发展历经区域间师资失衡困境的突破、追求职业投入愿景的耦合以及提升学校教育力旨归的并进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具体面临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性、教师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产生冲突以及流动教师文化适应等现实困境。同时,韩国采取突出教师身份支持、尊重教师个体意愿、强化激励措施、推行教师聘任制、重视教师入职研修与专业共同体建设等优化策略,实现了教师流动从配置性均衡到发展性均衡的演变。有鉴于此,我国教师流动制度应该在渐进性改革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制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衍生的各种问题,并配套互补性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切实关照作为“局内人”的教师的利益,提升流动主体的获得感,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存在着冲突。本文试从教育实践的视角,对学校场域与惯习、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的计划性与惯常性进行社会学分析,并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教育一直所追求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更需要公平正义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的公平正义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关乎学校管理的合理有序。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不公平因素制约着教师评价实现公平正义,所以需要寻求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体系,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价值,尊重、关怀、关爱教师,承认教师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的价值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决策制度环境的变革是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与自主决策机制建设相结合的进程。尽管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决策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学决策过程始终面临着政府与大学、学校与基层院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大学决策权力的规制在于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决策范围,建立大学学校层面的决策体制机制,以及保障不同权力主体参与决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回溯三十年来的基础教育制度变迁,其总体方向是积极与前行的,但变革过程也折射出行政性利益主体在不同利益诉求下的冲突,暴露了制度目标践行的多种矛盾和不足,并表现出严重的路径选择依赖。展望未来的基础教育制度创新,行政性利益主体应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高度去构建责任自觉,应通过权利下放与主体意识培育去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活力,应促使社会、市场与学校更多承担起教育制度供给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指南》实施背景下,必须依靠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来提高幼儿教师实施幼儿园课程能力、保障每一名幼儿获得学习与发展。通过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与实施方式、时间结构、内容结构及不同职务主体对一日生活制度价值取向开展调查,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定位和教师对一日生活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几个依据《指南》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6个区县36所学校分层抽样的教师的调研表明: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教师交流的面不广,各区县不平衡,教师参与交流内在动力不足,交流政策在指导、激励、评价等方面的缺失,交流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制度层面看,教师交流存在异地交流与属地管理、交流的短期性与其专业发展稳定性、交流的强制性与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编制相对稳定与流动教师编制空缺、交流教师文化与交流学校文化差异等矛盾或冲突。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来自制度本身、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制度环境等方面。要提高实效,就需要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目标,合理划分与落实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教师教学评价因观念、制度、技术等不完善而在实践中有时导致冲突的发生,本文试探究冲突的表现、成因,进而寻找对策。一教师教学评价中冲突的表现及成因1教学评价的目的与视角的错位与冲突教学评价的工具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是其基本的价值功能,对教学评价价值功能的选择取决于人们不同的立场、视角和态度,它反映出不同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诉求。从管理者  相似文献   

13.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制度由制度规范和行动策略两部分组成。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提出了教师教育与教学研究的整合、校本与大校本结合、实施主体的职能转换、政府学校个人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制度;并从定位、队伍、方式、专业引领、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课程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活是教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为了生命发展和完善,以及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具有日常与非日常双重属性,因而不同于"日常生活".然而在现实中,教学生活往往呈现出"日常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时空等方面.为此,只有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生活的双重特性、变革生存方式、构建新型学校文化,我们才可能摆脱教学生活的"日常化"束缚.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正在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事实证明,技术比制度更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教师,在教育制度努力向更为科学更为人性的方向努力转变时,教师并没有获得根本的解放,而是变得愈发焦虑与迷茫。因为制度产生效益要历经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而新技术,比如博客,一旦走进教师生活,就立即将教师带入崭新的精神生活。博客的可贵,主要在于它清晰呈现了每个人的智慧。教师有完成教学工作的智慧,有遵守学校管理秩序的智慧,有执行专业成长计划的智慧。但这些智慧,是不带个性特征的智慧,是服从性质的智慧。而博客让每一位教师的形象都具体起来,就是因为它呈现了教师在主动状态下的智慧。教师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教学感受、教育思想,积极评议博友的观点,这都是自由而真实的不受约束的智慧抒发。当教师不再是符号化的一个人,而是以其睿智、经验、知觉来感染同行,那么他的精神已经变得稳妥,他的形象已经生动,他的热情已经焕发。博客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学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数学观 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含的数学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数学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数学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数学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从数学能力来看,它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而不是认识的。过去,  相似文献   

17.
教师文化冲突是指教师在面临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文化相互抵触时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主要表现为教师观念文化的冲突、教师行为文化的冲突、教师制度文化的冲突、教师角色文化的冲突、教师评价文化的冲突。教师文化冲突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有:影响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设计;影响师生关系;影响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评价。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文化观念,发挥教师干部的先进作用,促进学校组织文化的开放性,形成教师文化自觉,深刻理解个性化教学的本质,深化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期待教师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校本研训,就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研讨、自主学习为根本,突出学校特色,凸现教师个性,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永奎 《学周刊C版》2019,(15):103-103
开放型课堂指的是将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相联通的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引入生活资源,构筑开放型课堂,将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元素和生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边淑芳 《宁夏教育》2007,(10):23-23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本着"基于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