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以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实践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凡“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运用“语文综合运用”)出现15次,“语文实践”出现7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我认为凡是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样离不开“语文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践什么,怎样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11月我参加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名师“送培下乡”活动,就以到周宁县上的示范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为例来谈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及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  相似文献   

6.
以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下第六单元的四篇文言课文为例,阐述语文教学应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在高度整合的单元情境中深度参与,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素养为导向的六大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为其一。它强调突破传统分科教学的局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在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尝试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通过多学科协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语文学科学习以及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为基础,在学科间的交叉、整合、渗透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的问题,着重从在课堂中渗透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结果评价的研究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广义的“语用”是指在学习和生活等情境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现实矛盾;狭义的“语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显然,以语用作为起点,是语文教学脚踏实地的根本。落实语用,强化语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扎实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如何体现、落实非常重要。基于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属性定位,需要在教学中将“文化自信”的落实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关联起来。具体途径是,在诵读中品味文字、在讲述中读活文章、在思辨中感受文化,通过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体悟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将文化自信悄然落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浸润、提升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课。语文贵在平淡、简单、扎实、轻松,这样的语文才是本真语文。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主要是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学习语言文字”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并且,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重在运用”,一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角度应当重在运用,重在分析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二是指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侧重于学生的学以致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段等内容进行积极迁移,恰当地、合理地运用言语形式表达个性言语内容。提出“重在运用”不是否定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规范,但是这一层次的学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重在借助他人言语经验和言语智慧获得启发,在公共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言语经验,恰当地运用个人言语表达和交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文本解读策略,凸显从语用角度进行动态建构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同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带领学生"语言习得"的使命,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目的。怎样在我们的课堂中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文字,回归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打破学科边界与局限,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结起来,将语文能力与其他学科能力综合起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理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其“理解”的程度最终也要通过“表达”来检验。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的高下上。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正确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可以和阅读教学、阅读实践融合推进,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写活动,亲历言语过程;活动尾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放松地开展活动,学生才能畅享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