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诞是加缪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加谬的散文随笔集《西西弗神话》对荒诞的产生、表现以及对待荒诞的态度作了详细阐释,是20世纪最具体系性的关于荒诞观念的文本。《西西弗神话》是理解加缪文学作品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西西弗神话》是阿贝尔·加缪早期思考荒诞问题的三部代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集中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思想。该书以"荒诞的人"为核心,主要借助对"西西弗"这一人物形象意义的阐发,通过对自杀、自由、希望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荒诞"全新的内涵,并将其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从形象描述的文学层面提升到了逻辑思辨的哲学层面,并为人类如何面对荒诞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3.
加缪的思想以及他的作品在学界不乏争议。他在其作品中表明:人的基本处境是荒诞的。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塑造的荒诞英雄——小神西西弗,一次次将滚落下来的巨石推向山顶,虽然永远失望但也永远充满希望。这正如人们的生活,面对挫折、失败、死亡时,总觉得生活是荒诞的,但却还是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博尔赫斯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博尔赫斯短篇小说《永生》为例,同时联系加缪《西西弗神话》中的存在主义精神结合分析,可以看出博尔赫斯对死亡的哲思,对虚无主义和荒诞生活的反抗.  相似文献   

5.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作家阿贝尔·加缪哲学思想的理论论著,是将其存在主义和荒诞思想理论化的哲学著作。在后续推出的作品《反抗者》中提出认识和履行自己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用以详细阐释和印证《西西弗神话》的认识论。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重新定义了那些被我们看作真理的法则,透彻世界荒诞的本质的同时,也保持反抗的精神,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信仰。  相似文献   

6.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人》成年篇中主人公身处荒谬的境遇,但却敢于正视荒谬,投身反抗的熊熊火焰,义无反顾地活下去。乔伊斯对人生的思考与阿尔贝·加缪在其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中对荒谬的认识相契合,乔伊斯笔下的主人公正是西西弗式英雄。  相似文献   

9.
邱敏 《考试周刊》2012,(84):21-22
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却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这种幸福的感受包含着西西弗斯对自己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的承认和藐视。西西弗斯的幸福体现了加缪在文学写作中探索战胜人类存在的荒谬性的独特思考,即用个人的幸福对抗绝望并维护个人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反复论及的荒诞是他对人的生存、生存的意义和感受的一个方面的回答。但那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荒诞是有限的个人站在自己有终点的立场上看这个流变的无限世界所必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先行到死中去"与先行到荒诞中去一样,死与荒诞的归宿不是虚无,而是生命,每个个体生命。因而,荒诞及由此引发的虚无主义、消极悲观、怀疑主义(这些所谓的名称也是荒诞的)只是生命体验的一个方面,荒诞的出路不是终结生命,荒诞本身只是一种不能持续但却断断  相似文献   

11.
荒谬在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中是作为起点而提出的。对荒谬的历史性描述有很多,但是真正专门论述荒谬问题的就非加缪莫属。本文对加缪有关荒谬问题的论述进行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12.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荒诞"是其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以加缪《西绪福斯神话》为理论依据做互文式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作为文学文本的荒诞派戏剧中所蕴含的有关于荒诞的产生、表现、价值等哲学思考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
<正>“在隆冬,我终于知道了,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加缪如是说。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西西弗出卖了天神宙斯,又绑架了死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要他将一块巨石从山脚推至山顶。可巨石实在太重,每次都在即将到达山顶时又滚落回山脚。诸神就在一旁看着西西弗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失败。  相似文献   

14.
作为“苦难与阳光之子”的加缪,在自身的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反抗精神,爱与信仰是其反抗精神的实质。在他的哲学随笔《西西带神话》和《反抗者》中,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与“普罗米修斯”是独具特色的反抗者形象,他们分剐为“个人反抗的代表”和“群体反抗的代表”,二者能够以独特的角度折射和再现出加缪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是加缪的《西绪福斯的神话》(另有汉译本《西西弗的神话》),据说这部作品在出版后10年间,就被翻译成85种语言,成为一代青年的枕边书。当然了,这是所谓哲学随笔,既不如余光中的散文那么唯美,也不如余秋雨的散文那么煽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6.
加缪的哲学散文《西西弗的神话》从哲学上最严肃的问题自杀入手引出荒谬的这个中心话题,引出了荒谬的产生及其原因,荒谬的概念的界定以及面对荒谬的三种态度。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5,(5):50-51
<正>阿尔贝阿·加缪(1913—1960年),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加缪逐步成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热点,随着加缪《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等作品的引进出版,论文、论著等相关研究成果数以千计,其中大多探讨加缪的文学创作、社会活动、作品艺术、哲学思想,对加缪传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从编辑出版学角度出发,结合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相关理论思路,对加缪的传记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拓展加缪研究的路径,也有助于把握数十年来本专题研究的脉动与流变。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加缪都曾经用西绪福斯神话来象征人生的荒诞与虚无。面对生存困境,他们从各自生命哲学的起点——绝望与荒诞出发,不赞成自杀,不相信关于天国、过去与未来的虚幻希望。并诉诸于反抗的行动去赋予无意义的世界以意义,其生命哲学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余华的《活着》和同年创作的《许三观卖血记》叙述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早期的冷漠、绝望、暴力血腥,而是在对世情善恶一视同仁的基础上,经过温情的承受这种行为体现出生命的超然,而这超然背后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人物生存本能,它同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身上寄托的生存精神有一种类似的命运哲学思考,且也有着作家独特的人生哲学浸透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