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林明芳 《亚太教育》2023,(24):12-15
新形势背景下,各中小学“四史”学习教育存在教材更新慢、内容分布零散、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水平落后、教育力度和宣传广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开展了新形势背景下增强中小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科教学、常态化的四史教育两大方面发力,克服上述问题,增强中小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例,通过挖掘整合学科教学资源、构建主导—主体的“四史”教育课堂、优化作业设计等措施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提升四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有效规划,有序落实、拓展平台、丰富载体,构建“一体两翼”的“四史”教育模式,将常态化“四史”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学习“四史”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微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为大学生“四史”教育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微信息视域下,“四史”教育要注重思想价值引领,把握“四史”教育鲜明的政治性;推进“四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搭建“四史”教育微信息平台;重视碎片化资源,用好新载体,创新“四史”教育的内容供给;强化网络舆情监督保障机制,优化“四史”教育的微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3.
郑春华  丁元  房勋 《广西教育》2022,(3):64-66+70
本文基于“四史”的内容及教育价值,论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开展“四史”主题的教师培训、开展“四史”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四史”融入思政的实践活动等“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四史”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载体,“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在思想内容与价值导向上十分契合。“四史”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与培养其时代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内容,将“四史”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思政课有利于发挥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主要通过明确“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融合的价值,从教学目标的融合设置、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等多个方面进行“四史”教育融入大学思政课的课例分析,实现“四史”教育与大学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5.
刘启强 《广西教育》2022,(15):40-43+50
本文论述“四史”在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中的价值意蕴,阐述“四史”蕴含的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内容,并基于“四史”视角提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路径:在思政课中融入“四史”,加强引导;在校园环境中浸润“四史”,潜移默化;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四史”,去伪存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四史”,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6.
“四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科书。“四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产生有三重根源:实践根源、理论根源和精神根源;表现样态有三个向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价值实现要遵循三个维度:以史育人、创新育人、高效育人。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的作用。“四史”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史”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学史明理增信。面对形式单一、认同度不足、缺少整体协同等问题,要以“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为立足点,打造协同育人的“四史”教育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四史”教育活动;创新传播载体、打造数字化“四史”育人路径,不断深化学生对“四史”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强化大学生使命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当前,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四史”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固化、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思政教师综合素养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创新教学方式,保证“四史”融入有效性;强化“活动化”教学,深入推进相关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史”教育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以史崇德、以史增信、以史明智的重要学习载体,是高校党组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实践过程,是高校党员培养的传统使然、是二者育人内容耦合性的必然、是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的应然。为此,应从长效学习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宣传引导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路径探究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四史”育人长效机制,为培养有理想信念、德才兼备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11.
邹蕾 《科教导刊》2022,(16):22-24
“四史”教育不仅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还是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强有力武器。将“四史”内容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之中,不仅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四史”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深、目标不明,专业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四史”元素,以及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缺乏创新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索“四史”教育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新视阈,专业教师要对课程思政和“四史”教育有清晰的认识,要从科学的方向有机地挖掘和利用“四史”元素,还要创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是对青年开展“四史”教育极其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对于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红色资源在“四史”的教育运用中存在时代价值挖掘不足、整合性研究不够、运用模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此,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整合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载体是深入推进“四史”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让青年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校学生历史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实践层面,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把学习“四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的重要任务。因此,深入探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既是深刻把握“四史”教育精神实质的要求,也是思政课创新的实践要求和关键所在,其能有效提振大学生精神动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故本期将具体论述“四史”教育的现状及加强“四史”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四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高校在“四史”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红色基因的内容衔接度和整合度不高,形式单一,育人生态欠佳,大学生对“四史”教育中红色基因的主动接受能力较差等现实问题。高校应在“四史”教育中,通过整体设计“四史”教育内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多部门联合行动,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生态;加强融媒体建设,创新红色基因教育形式;运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培育大学生红色基因,促使大学生践行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院校来讲,怎样有效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对“双高”建设应有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仍显不够。如果从活动开展所面向的主要对象群体来看,切实发挥“四史”学习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政治引领作用以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效果,无疑应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基于此,对以“四史”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有效路径的探求,首先应聚焦于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和“四史”学习教育路径这一基本目标,其次应着力于探究“四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关系、以“四史”教育为载体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与“双高”建设的基本关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价值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通,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利用网络延展“四史”学习教育阵地,打造“四史”学习广场;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开设“四史”选修课;“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现有思政主干课,实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精准供给;组织“四史”专题教育学生活动展示,提升融合效应;开展体验式教学,建设“四史”与思政课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五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四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是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为此,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聚焦“四史”主题主线,共筑育人共同体,构建实践育人模式。要让大学生进一步明白“四史”的深刻内涵,提高“四史”育人整体效能,发挥“四史”铸魂育人作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用“四史”加强政治引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四史”与《概论》课在内容、价值、逻辑维度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概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一步,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思想的现实考量。“四史”融入《概论》课需要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学校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实现“四史”融入式教育的日常化;教师积极拓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四史”教育入人心、接地气。  相似文献   

20.
在“四史”教育中,既有显性教育的理论内容,又蕴含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从内容和形式看,“四史”教育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高度契合。文章通过研究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与“四史”教育的内在耦合性,分析工作现状,构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视域下“四史”教育创新发展的机制路径,以提高“四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