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孔爱玉 《师道》2012,(1):53-53
对于校园,我的确再熟悉不过了。校门口,是一道窄窄的文明街,各类小贩在起劲而嘈杂地吆喝.各式车辆在人群的湍流中匍匐。学校只有巴掌那般大,尽管是浙江百年名校,却还没有不少乡下小学气派,没有像样的建筑,没有精美的雕塑,没有舞动的喷泉,就连像样的花坛都没有……要完成“写校园风景”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黛瓦粉墙,深巷曲异,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一顶乌毡帽、一支橹,吱吱呀呀地摇着乌篷船穿过大桥小桥,远处淡淡的青山似乎迎面向你走来,近处堤岸的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江南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写过一个童话故事,叫《枞树》,是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故事。 一棵小枞树生长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树林里,周围有许多朋友。空气和阳光说:“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按理说这是非常惬意的,可问题在于小枞树太想快快长大了!于是,它一点也不理睬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4.
亚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相似文献   

5.
李红 《山东教育》2004,(26):24-24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的地方去浏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会使人飘飘欲仙。许多年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实在太遥远,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也不能看到,真叫人伤心。”苏格拉底掸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的尴尬:“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苏格拉底说:“那就太遗憾了,旅途处处有美景!”  相似文献   

6.
徐莉 《教育文汇》2012,(2):48-48
今天,听了本校王芳老师的一节《草房子》读书指导课。草房子是美的,草房里的人物是美的,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草房子》的过程也是美的。她带着全班学生在轻松腧悦的氛围中一起走进《草房子》,朗读精美文字,赏析精彩片段,品悟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展示读书小报,  相似文献   

7.
时间不能停滞,可是我们可以驻足。也许偶尔的一瞥,你就能看见生活的笑奤!那是多年前的一个令人昏昏沉沉的下午,我埋首于作业堆中,正晕头转向之际,忽听得班主任一声令下“秋游去!”一阵欢呼雀跃之后,我们就被车子带到了近郊的天平山。  相似文献   

8.
语文行程,总是行色匆匆。紧跟“读读背背、了解人意”考试要求,我们渐渐习惯了在忙忙碌碌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功利性地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人意即放之一过。仔细思索,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和孩子们一起慢慢走,欣赏其美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时,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重点、难点、空白处等放慢脚步,细细体会,不轻易放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式乃至一个空白点等散发着语文味的基本着力点。抓住这些着力点,品文字之美、赏句式之妙、领迁移之力、感空白之点,在反复的推敲、咀嚼、运用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使课堂散发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  相似文献   

11.
十字路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鸣笛声此起彼伏。突然,有那么一小撮人,从四面聚集起来,队伍如滚雪球般渐渐庞大,于是,他们就那么抱着团闯红灯,过了马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不顾生命危险?我问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说:"我急呀,还有10分钟就要上课了!"我问挎着包的大妈,她说:"我急呀,家里还一大堆事儿呢!"我问提着菜篮的老奶奶,她说:"我急呀,孙子还等着我做饭啊!"急急急,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急着追赶生活的步伐。他们一味追求快,殊不知快有快的缺憾,慢有慢的风景。你慢慢走,生活便悠然自得,"闲敲棋子落  相似文献   

12.
正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儿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  相似文献   

13.
14.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具有重要的教育审美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怎样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我在高中语文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块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情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和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提升起来,因此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根基。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才被照亮。清代学者袁枚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7.
读了《江苏教育》2003年11A中谈利娟老师的《谁能帮我解除尴尬》一文,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谈老师在文章中诉说了她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尴尬:为课堂纪律的“滑坡”尴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布白”而落得同学们“无动于衷”尴尬;为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四处碰壁而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18.
①人生旅途中各个阶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各自的特点。②倒数第三自然段用省略号,作了由点到面的拓展。③将抽象的话题,以具体而微的事情出之。  相似文献   

19.
谌小平 《教师》2012,(8):32-32
在阿尔卑斯山的一座山峰的转弯处,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刻了“慢慢走,欣赏啊”这几个大字,这样提醒每一位来到阿尔卑斯山的人,不要来去匆匆,不要空手而归,而应该用心去领会大自然的风采,领悟大自然的规律。品读这句话,也品着教育,幡然顿悟——每一位教育者也需要尊重教育的规律,需要“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与情韵。  相似文献   

20.
陈平 《人民教育》2020,(17):58-60
<正>《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简称《阅读指导目录》)从浩如烟海的艺术类书籍中精选了30种推荐书目,从类别上看有绘画、建筑、设计、书法、戏曲、民歌、乐器、美学理论等,涵盖了艺术的主要门类。艺术类推荐书目以中国优秀作品为主,同时兼顾国外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内容丰富全面。学段配置合理、有梯度,低学段提供以绘画、图片为主的书目,强调故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