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剧诗歌是中国戏曲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清代乾隆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化修养较高的知名人士和戏曲专家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戏曲评论、戏曲研究和记录戏曲活动,提升了它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而且为戏曲史、戏曲批评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夏庭芝的《青楼集》和钟嗣成的《录鬼簿》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与《录鬼簿》相比,关于《青楼集》的研究较为沉寂。自四十年代以来,部分学者陆续对其版本、著者、演员、角色、扮演、戏曲观等问题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青楼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青楼集》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张庚先生在戏曲理论与戏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戏曲文物学的建设也非常关注并有所贡献。他虽然没有撰写有关戏曲文物研究的专门文章,但却在其与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及时吸收、利用了新发现的戏曲文物及研究成果。在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戏曲通论》中,则再次证引戏曲文物论述戏曲产生的原因,注意到了戏曲文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在全面反映中国各地各民族戏曲历史和现状的戏曲专业志书《中国戏曲志》中专门为"演出场所"与"文物古迹"立项,进一步肯定了戏曲文物的价值,确立了戏曲文物的地位。张庚先生作为这一宏伟工程的总设计师,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4.
一 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但却还不是戏曲批评与理论的黄金时代。尽管伴随着创作的繁荣,元代已出现了一些批评与理论的著作,但它们还比较零碎,而且并不成熟,如钟嗣成的《录鬼簿》,虽间亦含有对戏曲家的品评(如“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以《凌波曲》弔之”部分),但整部著作主要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著录,其价值在史料而不在批评。至于戏曲理论则此书基本未涉及。又如燕南芝巷的《唱论》,只是声乐与演唱法的理论,而且很简短;《缀耕录》中偶有“今乐府作法”一类创作论,但仍是零星的。元代较值得注意的曲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借鉴今人研究成果以及新发掘的史料,时明末戏曲作家郑之珍、谢廷谅、陆华甫、蒋易、王澹等生平事迹,进行排比综理,按系年方式叙述,大体上勾勒了这些戏曲作家的生平、居里、生卒年、交游、著述的情况,为编写中国戏曲史和研究明末戏曲作家提供了方便,其中不少史料可补《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等书之阙。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班史》填补了中国戏曲发生、嬗变、发展的一个空白。广泛地探索研究戏曲班的历史变化及其与戏曲艺术发展的关系.以艺术奴隶为中心。阐述怎样在几千年的恶劣社会环境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戏剧文化.张发颖历尽艰辛编写成书,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徐渭的《南词叙录》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徐渭在文中论述南戏相关问题时,体现了他对南戏创作的重要美学思想———“情”。这“情”可以从创作主体、艺术形象和戏曲内涵三个方面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8.
侯苏 《文教资料》2012,(27):19-21
戏曲选本是中国戏曲史的一部分,研究戏曲作品离不开对戏曲选本的考察。高濂的《玉簪记》是明代传奇中杰出的作品之一,在戏曲选本里屡屡中选,足见其流传之广,深受人们欢迎。通过考察昆腔系统与诸腔系统《玉簪记》的选录情况,可知:由于声腔系统之间的差异与接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玉簪记》的昆腔与诸腔并行发展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的"昆山腔系诸腔改调歌之"。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的晚出有其特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一方面,中国早期叙事文学弱化,《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戏曲晚出的重要内因。另一方面,传统经史文化、审美理想、民族心理、文艺理论等建构而成的古老的传统文化背景压抑、阻碍了戏曲的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元人戏曲意识探王汉民元代戏曲在宋金杂剧、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以严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代表性文学,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誉之甚高,认为元曲是最自然之文学,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相似文献   

13.
《幽明录》是南朝刘义庆所撰的一部重要志怪小说集。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亦较为出色。根据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幽明录》婚恋小说分为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三类。分析此类题材小说,对于全面理解《幽明录》以及我国古代爱情小说、杂剧戏曲等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燮清是晚清名的学家,工诗词,精音律,擅长创作戏曲。他的戏曲别集《倚晴楼传奇》或谱写史传人物,或敷衍民间逸闻,或改编明清笔记小说,题材丰富,情节曲折,结构紧凑,语言清丽,代表了古典戏曲向近代戏曲的初始转化与渐次过渡,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戏曲分类角度来说,我国戏曲包括彩调剧、藏剧等诸多著名曲种。新时期观众甚少了解这些戏曲,更不了解戏曲如何演变成现在的音乐以及音乐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类似于《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众多,但只是文字抒发的一些情感,没有用词曲的方式唱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对于戏曲变革中的重要性。正如《亦腔亦史: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戏曲的历史是音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从戏曲分类角度来说,我国戏曲包括彩调剧、藏剧等诸多著名曲种。新时期观众甚少了解这些戏曲,更不了解戏曲如何演变成现在的音乐以及音乐在戏曲中所起的作用。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类似于《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众多,但只是文字抒发的一些情感,没有用词曲的方式唱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对于戏曲变革中的重要性。正如《亦腔亦史: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样,戏曲的历史是音乐的历史,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当代剧作家按照传统戏曲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现代意识,创作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同时体现现代化品格的戏曲新作,成为中国戏曲振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扬州画舫录》在中国戏剧史研究中是一部重要文献。该书卷五对清代乾隆时期扬州盛行的“花部”戏曲演出的客观记叙,形象展现了“花雅争胜”,各种地方戏剧勃兴不可阻遏的历史趋势。书中也突出记录一些名演员和戏曲表演家的范例,揭示了中国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它还记载班社师承关系、声腔剧、种流变、梨园脚色体制等有关戏剧的情况,其“场面”、“行头”的资料弥足珍贵。《扬州画舫录》提供的演剧艺术实录,标志着清中期戏剧学领域内最早的一部分新收获、新成就,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明诚用一生的精力收集、编录和考证金石碑刻 ,写成《金石录》一书。《金石录》题跋强调金石补经证史之功用 ,如证史之误、补史之阙、纠史之妄、考察典制 ,大大丰富了史料来源。赵明诚《金石录》金石证史 ,能够客观公正 ,唯实是从 ,进而考史论史 ,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20.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