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靠语文知识、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语文评价这四个法宝。语文知识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语文活动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语文学科教师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纽带;语文评价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厘清"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辩证关系,对核心素养的践行推广以及语文学科的科学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核心素养的宏观引领下,逐步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评价等方面分别着手。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一题多练”策略,可分成预设性策略和生成性策略。文中以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一题多练”为例,介绍如何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利用材料改造设置多方面知识点、多层级能力要求的问题,通过连续问题设计,驱动和引领深度教学,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应集约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对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学习与探究,笔者发现:越是精细的教学,越能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基于这一认识,笔者针对小学中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对核心素养培育进行了潜心研究。下面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思考作一总结。一、阅读素养支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研究者认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四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生身体以及智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脉络性与执行力也逐渐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从理论上说,核心素养具有大局性,并不仅仅包含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而针对语文学科来讲,语文核心素养则具有一定的具象性,将笼统的核心素养概念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强调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了解,对于文章作品内容的鉴赏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针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从根本上以教材为立足点,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学生自身特质,更加科学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展现学科教学特质,完成学科教学目标,打造高质量的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6.
林燕 《西部素质教育》2019,(17):62-62,64
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以构建语言为基础、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增强审美品质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育变革的方向是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新课标”的推行更加强调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样一个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时期,尚存在“填鸭式”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减少其影响,主要路径在课堂,教师应通过对“新课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与践行,不断革新自身理念、提高专业水平,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和情境教学使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然而,在一线教学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表明了文言文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当低效。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有“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文言相加”,深挖其行为背后的观念,源于文言文教学本位的认知模糊或定位失当。在分析既有的文言文教学本位的基础上,重建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文言文教学本位,据此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够明显改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品质,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也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叶霞 《学周刊C版》2023,(33):36-38
核心素养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更高水平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应合理规划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实现对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文章关注读写结合现实意义讨论其教学策略,构建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出“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思路,对立足于核心素养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有一定帮助,能使学生更充分地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应明白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发挥其“1+1>2”教学作用,锻炼学生读写能力,培育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燕秀 《学苑教育》2023,(11):57-58+61
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对各个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学科,语文教师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鉴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站在小学语文教师的立场上,重点探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经典诗文诵读与诗歌创造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各位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既关系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还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中学课堂教学全面而又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极为重要。可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总体状况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依然存在很多困境需要解决,文章就针对其解决对策加以论述,即: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实现语言建构能力的不断强化;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正确审美取向;突出随堂总结的"双主体"性,确保学生文化理解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为小学生后续可持续的长效成长及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必要性基础。为此,如何更加切实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当前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融合方向性,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学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彼此实现有效融合,逐渐成为教师更进一步改善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效率及效果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一门带有浓厚人文气息和工具性质的学科,它在学生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国家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理解。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本身的培养目标出发,它要求老师们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四个大维度进行具体的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鉴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灵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和基石,语文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则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树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理念,立足文本,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品质。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重点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中生成批判思维、迁移运用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要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大单元架构,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充分突显大单元教学设计价值,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深入体验小学语文大单元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增强学生的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教育的“育人”本质,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并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高效课堂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方向,着重论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堂之“新”指向新课程新课标,新在切实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科育人。达成此目标,必须彻底消除语文教与学之陋弊,即语文学科缺少“道”的坚守、缺乏“味”的保持、缺少“术”的创新。守道、保味、创术等视角,为语文教学新课堂健康实施、引导语文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南性和方法性可能。  相似文献   

18.
王全林 《天津教育》2023,(18):141-143
<正>自我国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深化以来,小学义务教育中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有机融合语文知识、个性品质、审美情趣及思想品质四大核心,做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从阅读教学展开分析,首先概述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其次提出了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惠 《快乐阅读》2023,(9):75-77
<正>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把“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如何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参与”的问题,强调要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钟卫贞 《教师》2020,(4):29-30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而这些素养目标在语文阅读中都有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在阅读目标制定阶段、阅读任务教学阶段,应尝试将这些素养内容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以提高语文阅读的价值性。针对最难开展的文化素养培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讲故事等学生比较欢迎的授课方式,慢慢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