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堂中专语文的绪论课上,教师开篇便引用了《孟子谏齐宣王》中的一段话:“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位在粤北山区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山区学校历史科的第二课堂是很少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历史课被“冷落”。这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学校不得不把语文、数学和外语当作“宠儿”,将物理、化学作为“嫡系”,把历史、地理、生物视为“搭头”。因此,现在山区学校的历史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成绩难上,甚至历史教师的地位也不如其他“主科”教师的高。这种不正常的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时间长了,教师心灰意冷,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开设第二课堂。另一方面,是因为山区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没有条件开设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3.
陈金明先生的讲话各位领导、来宾,各位青年朋友们:今天,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举行全国青年语文教师联谊会,这是语文界的一大盛事。在此,我代表全国中语会和发起单位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支持这一事业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诚挚谢意!三年前,我同《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泰山行迹     
上泰山之前,同车的阿婆告诉我,游遍泰山,好歹要三天三夜。汉武帝八登泰山的感慨:“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恐怕也是裹着游不尽的浓烈感伤的。而我一路辗转索道之间,8个小时后就站在了泰山之巅玉皇顶上,回忆所历的风景,也只是残章断篇。但也正是这遗憾才让我有处落笔吧。  相似文献   

5.
唐利平 《西藏教育》2022,(10):25-26
<正>题记: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让无数中国教育人魂牵梦绕,尤其让人感动的是贵州山区孩子们演绎的一曲《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如同一束光,照耀我在西藏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路上的探索,让我一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6.
地处北京密云县深山区的石城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建寄宿制最早,也是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最早的山区学校。27岁的屈博学已经在这所学校勤勉工作8个年头了。青春年华在山区度过,屈博学从不言悔。他说:“我愿用我的青春,为山区的孩子们播撒那片通向阳光的绿色!”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江苏教育》2023,(27):91-94
<正>2004年,我从常州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回到了母校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工作。这是一所农村小学,但那时在常州市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学校连续几年都有青年教师获得常州市语文评优课一等奖,学科研究能力较强,这在当时的农村学校实在少见。就是在这片沃土中,作为语文组一株新苗的我自然备受关注,从中颇为受益。一、心有热爱,遇见好风景我有两位师傅,一位是当时分管教学的徐燕娟校长,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张孝祥说过:“穴壁而窥,见不盈尺;我登泰山,洞视八极。”意思是,从墙上打个洞,所见不会超过一尺;而登上泰山,则清楚地看到四面八方。这话颇给人以启发。填鸭式教学,由于把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过程囿于窄小的怪圈之中,学生所得毕竟有限,其结果往往是“穴壁而窥,见不盈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我登泰山,洞视八极”的境界呢?我想,研究性学习应是一条值得选择的攀登之路。尽管走这条路不乏艰辛,但它总比“穴壁而窥”更符合教学实际。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青春 《广西教育》2010,(31):55-55
山区学生语文底子薄,基础弱,指导学生习作,对山区语文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我尝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刘国正先生的贺信青语会的同行们:泰山盛会,我国事不能参加,失掉了一个向青年朋友学习的好机会,歉甚!前些时候我写了一篇小文,题目是《同青年语文教师谈心》,就拜托老友陈金明同志将此文拿给朋友们看看,算是我的发言。在这篇文章里,我集中地谈了加强业务修养的问...  相似文献   

11.
游草原天路     
孙誉萌 《作文》2023,(13):28-29+64
<正>姥姥家不远处有一条被称为“中国66号公路”的草原天路。它犹如一条蛟龙,盘踞于内蒙古大草原南垣,蜿蜒曲折。我们驾车驶过野狐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标有“草原天路”的牌坊,这便是草原天路的入口。一过入口,我的眼前便开始呈现起起伏伏的地貌。路两边绿油油的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头张望,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牙牙笑掉吧     
《快乐阅读》2010,(7):72-75
我才上大一 今天去学校领毕业证.兴奋之余拉住一路过的哥们儿问:”哎,这学校叫什么来着?”  相似文献   

13.
商友敬 《教育文汇》2006,(9):42-42,44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是我的园地,在这里,我以我的方式积年累月地经营。没有奇花异卉,也看不出谁是“栋梁”(我跟孩子说,不许说要做栋梁的话,因为你们是人!)——薛瑞萍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它非  相似文献   

14.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办出山区学校的特色山西沁水县教委缑崇喜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小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我就沁水山区的实际来谈谈这个问题。一、山区的实际对办学校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沁水山区的实际最大特点自3个:一是地面辽阔,村庄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在粤北山区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 ,山区学校历史科的第二课堂是很少的。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历史课被“冷落”。这是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很多学校不得不把语文、数学和外语当作“宠儿” ,将物理、化学作为“嫡系” ,把历史、地理、生物视为“搭头”。因此 ,现在山区学校的历史课 ,教师难教 ,学生厌学、成绩难上 ,甚至历史教师的地位也不如其他“主科”教师的高。这种不正常的却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时间长了 ,教师心灰意冷 ,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开设第二课堂。另一方面 ,是因为山区学…  相似文献   

16.
韩亮 《青海教育》2009,(12):37-38
曾经有一入学不久的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是职业学校,关键要学好专业,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我想从两个方面简要地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为什么学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学科优势,学生来此学习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技能用以发挥自身优势,将来谋职也好,自主创业也罢,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陋室斗鼠记     
陋室斗鼠记●张长春我曾在闽南某山区任教多年,想不到这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的地方,竟耗“士”成群,鼠患为灾。刚进入这所学校以前,区校长特意来找我,他非常风趣而无奈地对我说:“去吧,那所学校是偏僻了些,但夜夜有耗子与你为伴,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我听了心里...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14,(9):84-84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此外,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人选教材: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一时之间。引得各方点赞。  相似文献   

19.
张卫刚 《师道》2014,(11):41-42
屈指算来,来到山区学校已经有五年了。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高考后,我被调剂到自己原本不喜欢的师范学校,又被分配到自己并不擅长的化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我一度辗转于公司和民办学校之间,后来应聘广东阳春市的公办教师,却被安排到一所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一个山东人,在广东一个相对落后、闭塞,且语言不通的地方坚守了五年,这一路走来,可真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山区学校积攒的一些经验未必具有普遍性,也不敢自诩为教育智慧,但作为艰难时节的收获,倒也敝帚自珍。  相似文献   

20.
在一所中心学校听课,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语文课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是二年级语文《称赞》。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时,老师是这样指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