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后延时服务是指充分利用好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科普等活动。体育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得小学生的喜爱。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针对河南省信阳市部分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各小学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经费供给不足,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健全。对策: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重视多元协同治理;拓宽资金渠道,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健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课后体育服务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当前课后体育服务存在资金保障、福利保障、责任机制、教师资源和家长焦虑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双减”政策落地和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效果。研究建议:探索多渠道资金供应,确保资金支持;完善以评促教的教师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工作量;完善体育风险及事故的规避和解决机制,减少后顾之忧;尝试多元主体供应,解决主体资源供应不足;构建科学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缓解家长焦虑。  相似文献   

3.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建立优质的体育教师资源库、灵活选择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有序规划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课后服务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推动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但由于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够完善、保障措施尚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其促进教师发展等功能的实现程度大打折扣,引发了教师的焦虑情绪和角色冲突。要降低课后服务实践中出现的偏差,提升其开展质量,需要相关机构及实施主体规范课后服务的运行机制、完善课后服务的保障体系,以规范其运行,保证其促进教师发展等功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同时给学校体育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但目前小学阶段学校体育仍面临诸多问题:体育师资建设阻碍严重、体育伤害事故法规制度缺失、体育政策执行偏差、体育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不足。优化路径: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学生道德水平;2)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4)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学生权益;5)提高政策执行力,保障政策贯彻落实;6)破解课后体育延时服务障碍,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成了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家长迫切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课后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办优质课后服务更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具有地域特色、学段特色、个体个性特色化的明显特征,能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诉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各主体应明确自身在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角色定位,推进家校社会合作。从教师激励、经费保障、质量评估和安全保障四方面构建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更好地落实小学特色化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对云南省H市小学生课后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发现H市课后服务已覆盖全市小学,教师群体普遍知晓相关政策;课后服务教育内容丰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异质需求;课后服务校内组织完善,参与成员的来源广泛且多元;课后服务教育成效显著,“双减”政策正向效应凸显。调查结果也呈现出小学课后服务中的一些问题,即课后服务意识不充分、课后服务机会不均等、课后服务支持力度弱、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待优化、服务主体权责难落实等。基于此,课后服务多方主体应从增进家长群体认知、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构建常态督导机制来破除课后服务推进的观念障碍、扩大课后服务有效的覆盖范围、凝聚课后服务运作的多方合力、增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全面推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历程、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课后服务旨在缓解学生课后学业管理困境.课后服务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看管与监护为主的起始萌芽期、以三种服务模式为主的独立探索期和以地方特色发展为主的整合规范期.课后服务存在经费来源方式受限、相关主体权责不明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整合利用多种资源;明确相关主体权责利益,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兼顾安全与教育服务,为课后服务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双减”高度体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对新时代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申与回归,科学有效的课后服务管理对于落实“双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来看,依然存在着参与主体联动不足、教师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资源设计应用弱以及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在整体“关联”的理念引领下,“多元联动”管理需要学校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家校共育,促使课后服务与家庭教育相关联;围绕减负提质,促使课后服务与作业减负相关联;不断创新发展,促使课后服务与校本特色资源建设相关联;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使课后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建设相关联,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瞿林 《教师》2020,(4):7-8
“三点半”课后服务在我国中小学的普遍开展,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经费支撑和师资队伍等资源的优化。“三点半”课后服务中,校本课程的发展面临着规划目标不明确、教师积极性不高、课程连贯性系统性有待提高等难题。“三点半”课后服务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发展需注重三点:学校课后管理需更为规范;教师开发课程需更为主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需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1.
高培怡 《家长》2023,(5):10-12
<正>体育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运动锻炼等为手段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同时它还是国家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倍受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课后服务环节中开展相关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强健其体魄,更好地为学习活动打下基础。但目前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却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改变课后服务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锻炼中,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应成为每一位体育老师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双减”背景下,随着小学课后服务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持续优化小学课后服务需要追问三个问题: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课程、管理模式和政策。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学生的参与率、家长的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推进“课程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合理“外包”,创新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助力“双减”,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刘莹 《中国教师》2023,(3):6-10
伴随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在全国广泛推行,有效解决了课后“三点半难题”,促进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发挥。本调研基于全国41万余名校长、教师的网络问卷和教研员、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半结构化访谈,分析结果发现:教师作为本校课后服务的主要承担者,较为认同并愿意参与课后服务,但负担加重感明显,面临着工作超时、服务人数过多、相关知识和能力欠缺、工作保障缺乏等新问题。今后需要因地制宜推进课后服务,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引入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完善“弹性上下班”“补贴激励”等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研修,探索资源共建共享,健全课后服务评价体系,有效为教师“减负”。  相似文献   

14.
姜先亮 《江苏教育》2022,(18):30-32
基于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情况的调查,发现课后服务存在师资不足、经费不足、配套服务跟不上、家长和教师焦虑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教育部门需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保障服务经费及时到位,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只有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课后服务扎实有序、卓有成效地持续开展下去,把“双减”落实到位,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县域城乡小学课后服务存在学生参与率高,家长关注学习成绩、弹性服务时间需求大,作业辅导类课程占比高,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增加、课时报酬相对满意等共性情况;但在设施设备满足度、服务时长需求、教师专业匹配度、课程设置类型、课后服务费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政府可加大财政投入,适度向重点人群倾斜,同时结合城乡实际,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服务;学校需优化课程体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增强时间弹性,关照利益相关者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县域城乡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目前在政策保障、服务资源、开展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上仍有局限,学校课后体育服务还存在提升力不足、资源挖掘不深以及育人价值弱化等问题。基于此,以创新原则为基础,以创新政策保障和服务设计为重点,以完善评价体系为保障提出多维度度创创新新,,以以期期提提升升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晓凤 《成才之路》2023,(1):97-100
随着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特色活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占比在逐渐增加。当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遇到“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教学机制被进一步优化。文章从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概述入手,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存在的问题,明确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原则,并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中体育特色活动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基于“双减”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特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运用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进行体育训练,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低下,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了转变这样的教学局面,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基于此,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观点,从而为促进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助力。  相似文献   

19.
对“双减”背景下B市285所学校61326名学校管理者及师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课后服务课程的育人价值获得认同,师生实际参与率较高;课程内容体现五育并举,并以学校为主校外作为补充;学校在课程安排和实施上能够因校制宜,并初步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经费及资源基本有保障;课程当前运行较为平稳有序,但吸引力有待增强。同时还存在课内课后课程关系有待厘清、课程内容和结构有待优化、课程安排和实施体现差异不够、校内教师负担重压力大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推进课内课后课程的整体衔接、统筹校内校外资源的丰富供给、加强区域特色课程的共建共享、减轻校内教师工作负担、强化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以推进课后服务课程的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的落实是关涉到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系统教育问题,而校内课后服务是学校切实贯彻“双减”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发现,县域城区小学在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中存在忽视政府主导作用、教师被动参与课后服务、个性化课程师资紧缺、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等困境。其原因表现在利益各方服务目的差异大、教师工作量和时长剧增、课程内容不符合期待、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培训与监管。为此,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力量需明确服务宗旨,突出课后服务育人导向;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合理界定责任边界;细化课后服务政策法规,促使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引入优质师资力量,丰富课后服务课程资源;构建课后服务评估体系,完善课后服务管理,从而扎实推进县域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切实落实“双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