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旋”是战国晚期出现的副词,它由义为“旋转”的动词“旋”语法化而来;动词的次类变换、语用环境的变化是副词“旋”产生的主要因素。副词“旋”继续语法化,产生多种意义和功能,它的发展方向是源词影响的结果,也与语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莫非”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莫非”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结合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因素分析了其语法化过程。我们认为重新分析和扩展是“莫非”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句法和语义的相互影响促使了其语法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副词“千万”主要用于否定祈使句中,起加强祈使语气的作用。这种用法由古代汉语数词“千万”表示不定量的多数的用法发展而来,“千万”由数词逐步虚化为现代汉语副词。  相似文献   

4.
“稍微”类副词在句法功能上最典型的特征是连用和共现两种。文章通过连用方式的具体分类、配合共现的选择限制来明确它们各自的句法特征和表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加以比较,试图找出背后支配的语义机制及在实际语境下的语用原则,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用法实际上也是一个共时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常用时间副词"马上"由短语到词,由实义泛化,再虚化而成为时间副词,大约完成于宋元时期.经明清时广泛使用沿习至今."马上"的语法化是由于在句子中结构位置的变化,语义变化,以及语言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明月 《学语文》2020,(2):85-88
副词"就"使用频率极高且语义类型丰富,本文以句末追补"就"为研究对象,通过删除、追补的手段与原句进行比较,归纳出能够进行追补的副词"就"有评注性副词、关联副词、范围副词和时间副词,而发生追补的概率随着副词"就"在句中语法功能虚化度的增加而增加;此类句末"就"追补现象的作用主要是语义补充功能和态度立场调节功能;并从语用、语法化两方面分析单音节副词"就"追补现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诗词中“伤心”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常被误释。通过历时考察发现,“伤心”经历了语法化过程,它是在心理动词这一语义基础上通过通感隐喻机制衍生出程度义,随着句位的前置状语化以及搭配对象的扩大化,逐渐演变为程度副词的。“伤心”确可作程度副词,表示“极、万分”。  相似文献   

8.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时间副词“在”语法化历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副词"在"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在"的产生与"正在"的语法化有密切联系.副词"在"就是语法化于"正+[在+(谓词/谓词性结构+之间/之际等)]"格式.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史上"果"既是副词也是连词。副词"果"历经了"树木所结的果实(名词)——实行、实现(动词)——果真、果然,最后、终于,究竟、到底(副词)"的演变轨迹。连词"果"则沿着"果真、果然(语气副词)——如果真的(连词)"的轨迹虚化演变。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的影响等是"果"语法化的主要动因,重新分析等是"果"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现代汉语副词后置的现象进行了逐一考察,并对这一现象作出语法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中,“属实”除了动词用法外,还有一种新用法——副词,意思接近“确实”、“实在”、“的确”,表确认语气,是语气副词。这一用法实际上是由动词“属实”虚化而来,是动词“属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语法化主要指一个普通实词逐渐失去独立性演变为语法标记的过程,其中词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是汉语实词语法化的两个基本条件.“得”在词义演变上经历了由具体动作义到抽象的实现、得逞义,再到表可能义,直至意义完全虚化等一系列过程;在句法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的核心动词或次要动词,到作状语的助动词,以及演化为一个结构助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方言中的语气副词"连"形成于汉代,是由名词一步步虚化而来的。它既是隐喻机制、句法位置、主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受同时代其他语气副词的影响而产生的平行虚化的结果。了解副词"连"的来源有助于正确认识"连"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历时角度考察"简直"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简直"由形容词性并列词语演变到语气副词,其中经历了有标记和无标记形式并存和竞争的阶段。"简直"语法功能由陈述到修饰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也是其逐渐凝固为一个词的词汇化过程和主观性意义增强的主观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语素意义抽象化且有共性以及发生的重新分析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更”是上古末期产生的副词,近代汉语中普遍使用。语义因素对“更”语法化过程有很大影响,包括受事(宾语)所指的相同与否及其数量的单一和非一、施事(主语)所指的单一和非一、“更”所修饰成分的范围的扩大、语义指向的变化、语义预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相似文献   

18.
辽宁盖州方言中,程度副词“通”主要用于修饰单音节形容词,通常和它所修饰的成分一起充当定语、谓语和补语。在上古汉语时期,“通”主要作动词使用,表示“到达、通到”义。随着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以及词义的发展,其动词词性逐渐减弱、词义范畴不断引申,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为表“很、非常”义的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通”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已十分少见,该用法主要保存在盖州方言等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时"比"类时间副词历时演变的研究.探索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演变规律,证明语法化理论,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汉语从"五四"运动开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文本中,经常可见"副词+的+X"的用法。从语法化角度对副词作定语的这一特殊用法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一些副词仍处于实词由实转虚的语法化进程中,多少还残留着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副词+的+X"的表达正发展成一个新语法结构。这个过程中,隐喻和类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