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1.26亿年轻人,网吧市场大蛋糕已经形成……1.26亿人的年轻消费市场,囊括了整个85后一代人的社交娱乐平台;宽带普及率的提高不影响网吧的发展.根源在于年轻人与同龄人交流的需求和提供给年轻人的公立社交场合的缺失;网吧的群体娱乐特性从社会公用层面建立了其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85后一代人在一些品类上体现出了与"低收入"不相符的消费力:手机、数码电子产品、运动用品、饮料等等;现在的年轻人更少接触电视、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介,上网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大的重心,"家-学校-网吧"成为相当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定式;与消费者长达4个小时的接触机会,向传统媒体的推广手段发出挑战,也让商家固有的营销思维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张静红 《文化遗产》2023,(2):101-108
潮州年轻人对工夫茶这种传统地方茶饮,抱持着复杂的消费取向:一方面,他们对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饮”的工夫茶有种偏离的倾向。在大都市袭卷而来的流行消费浪潮的影响下,有的转向奶茶和咖啡,并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专业的咖啡消费者;另一方面,即便眼下并不是工夫茶最忠实的粉丝,许多年轻人却表示,他们自己的未来还是会回归工夫茶,并预示这是自己作为一个潮州人所丢不掉的身份烙印;此外,在非遗和旅游以及“文创”紧密钩连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不少年轻人揉合古典与时尚、本土与外来,重释传统,显现出一种“杂食”包容的消费取向。本文基于街头调查及个案专访,探讨对传统遗产既偏离、又回归、并杂食的文化逻辑,认为年轻人消费的“杂食性”(omnivore)也嵌含着一种消费的“混合性”(hybridity),分析指出传统文化的群体性、消费文化的世界性以及更新的文化遗产话语正成为影响年轻人消费品味的重要合力。  相似文献   

3.
年轻人办《年轻人》刊物,跟年轻人交知心朋友,为年轻人说话,替年轻人办事,做年轻人的良师益友,这是《年轻人》杂志的一大特点。据了解编辑部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二十九岁。读了创刊号(第一期),不知不觉产生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联想,因为年轻人最了解年轻人。青年们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的是什么?编辑们就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党媒借助年轻态表达实现出圈显得越来越重要。在“Z世代”,“90后”“00后”逐渐成为媒体主要受众。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有穿透力,是党媒的一个崭新课题。杭州日报近年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媒体融合路径,并呈现出年轻态的特点。在内容生产上,关注年轻人的行为,创新推出大数据新闻等产品;在平台建设上,探索建设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用新技术赋能传播创新;在团队建设上,建强年轻记者队伍,让年轻人对话年轻人,进一步激发新闻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董晓莹 《新闻实践》2008,(11):47-49
一向蹒跚龙钟的报纸副刊,到了必须考虑怎样留住年轻人目光的关头。《青年周末》的做法是:从历史文化转向苗头文化,占领年轻人谈资的制高点;从死磕热点转向广泛跟踪非热点,挖掘兴趣的长尾;从提供事实判断转向提供价值判断,在不沉默的大多数中淘金;从以文学体裁切分版面到引用标签概念,增强版面识别度和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年轻人有股蓬勃向上的朝气,一个单位,只要有了年轻人,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今天我想要说说我们局里的年轻人,他们抱成一团、凝成一股劲,朝着同一个目标奋力拼搏的时候,不由地让你感动、让你钦佩、让你觉得不说不痛快……  相似文献   

7.
上网练摊     
在经历短暂的寒冬后,电子商务在中国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 春天是属于年轻人的,电子商务的前景因年轻人而明媚; 在大学生就业环境不太乐观的今日中国,电子商务或许是他们的第二舞台  相似文献   

8.
王薪谣 《新闻世界》2011,(9):191-193
随着网络互动的频繁,网络转帖行为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素质年轻人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论坛和社交网站的活跃分子,因此本文以高素质年轻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网络转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帖子浏览者的利他动机、利己动机、帖子内容的趣味性、可靠性都对高素质年轻人网络转帖意愿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4,(2):4-5
电视逆生长观众定位转向年轻人 《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6日刊登评论《电视逆生长观众定位转向年轻人》(作者:祖薇)称,浙江卫视推出的育儿剧《小爸爸》和亲子节目《人生第一次》.20-34岁年龄段观众成为收看主力.占全部收看人群的52%;而原来35-54岁年龄段的主力收视人群.从55%下降到28%。年轻人不仅贡献了越来越多的收视率.他们的审美也开始影响电视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美的研究属于哲学,哲学对很多人是门高深的学问;审美中心灵活动的探索属于心理学,心理学对很多人也同样高深。唯有通过哲学和心理学才能深入研究的青年审美心理,尽管它最经常地见于每一个正常的年轻人,但绝大多数年轻人却对它知其  相似文献   

11.
许镭濒 《今传媒》2016,(6):155-156
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受到了相当多的城市年轻人的喜爱。目前对优衣库的研究集中在服装设计和市场营销领域,缺少对年轻人的审美观和选择逻辑的文化分析。本文选择从服装搭配入手,讨论优衣库的产品系列创造的新的搭配原则,并探讨优衣库产品对年轻人的世界观和意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各类电视谈话节目开始在各个频道成为热播的节目,但几年之后谈话节目陷入了内容雷同、形式单调的僵局,变成观众和荧屏的“鸡肋”;与此同时,Web 2.0的互联网社区形态(QQ、MSN、天涯论坛)以其自由互动的传播形态越来越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约从2004年起的电视收视率统计一再表明:年轻人不爱看电视了.  相似文献   

13.
坤虫 《今传媒》2007,(11):44-45
不久前看了一个数据统计,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达到87%,电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降至13%.我的理解是现在不是年轻人接触电视的机会少了,而是电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降低了.  相似文献   

14.
在2015年10月,微信官方第一次公开了微信用户数据。1.2015年9月,微信用户平均日登录5.70亿人,其中,"15~29岁"的年轻人占60%。微信日活跃用户数量增长了64%,微信在一线至五线城市的渗透率分别为:93%,69%,43%,27%,28%;2.较之于"30~60岁"的年龄段,"10~30岁"这一群体的年轻人更多愁善感;3.微信用户每天语音通话时长累计2.80亿分钟,约相当于540年。其中,异地通话的"15~29岁"的年轻人占了58%;4.阅读方面,60后侧重鸡汤文化,80后关心国家大事,90后则更感兴趣娱乐八卦;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13,(3):98-104
香蕉哲学978-7-229-05834-048.00飞机的坏品位2012-11飞机的坏品位是新浪微博上大热神秘人物,他有几十万粉丝,大部分是中国最年轻、最活跃、最先锋的创意人、媒体人以及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他擅用独特而精炼的语言说出年轻人的心声,赢得大家的共鸣。本书收录近300多篇短文、短句,图文并茂,看似反讽实质向上的语句,让年轻人换个视角审视生活,引导年轻人面对困难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炫耀性消费作为西方传统国家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消费行为和社会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在时尚杂志的大力倡导下,在年轻人中快速蔓延开来。作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时尚杂志对年轻人的炫耀性消费影响展开研究,发现时尚杂志以年轻人作为主要传播对象,以传播炫耀性消费商品信息与观念为己任,不断激发人们对奢侈品的渴望;时尚杂志所传播的炫耀性消费观念对青年个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对具体商品消费的显性影响上,而且还表现在对生活方式消费的潜在诱导上。  相似文献   

17.
你还烦恼吗     
沈园 《出版参考》2010,(8):47-47
有一个年轻人,跑去向智者倾诉烦恼。年轻人说了很多,可智者总是笑而不答。等年轻人说完了,智者才说:“我来给你挠一下痒吧。”年轻人不解地问:“您不给我解答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让信息获取愈发简单,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年轻人的目光及注意力愈加地偏向娱乐化,对政治内容漠不关心,对世界形势与国家大事知之甚少。政治家作为各国、各地区政治活动的灵魂人物,应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趋势,提高自身魅力,增加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并引导年轻人走出政治冷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部人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精力充沛,头脑机敏,手脚勤快,但也存在好玩好动、心浮气躁、社交活动多、坐不住的毛病。对于学  相似文献   

20.
1943年3月下旬的一天,皖东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政委饶漱石热情接待了一位从上海风尘仆仆赶来的年轻人.在以后的10天中,饶漱石将这位年轻人待为上宾,白天相陪参观,晚上促膝长谈,俨若知己;最后又设宴饯行,派人护送返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