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万香 《考试周刊》2024,(16):22-2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乡土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德育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将乡土文旅资源与德育实践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旅资源的特色和价值,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旅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旅资源的德育价值,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实践课程,实现德育校本教材的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时代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娟 《教育艺术》2024,(3):59-60
<正>“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旨在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一、“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1.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室文化是一种以教室空间为载体,通过实体环境、规则系统与活动情境向学生传递价值内涵的文化。完美的教室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体现出“载文化人”“用情感人”“以规导人”的隐性德育功能。指向隐性德育功能实现的教室文化的建构,需要确立“德育本位”的建设基调、凸显“全员参与”的营造主体、优化“软硬兼顾”的内容配置及拓宽“技术融合”的运用手段。  相似文献   

4.
体验化德育课程以“爱的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成长规律,从“爱自己”到“爱集体”、“爱祖国”不断往复,螺旋上升,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把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儿童自身的体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思想品质,把德育的目标内化为他们基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成长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琳 《科学教育》2006,12(6):25-26
“教育为本德为先”,素质教育之根本在德育。德育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简称。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的德育培养,在内容上必须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诸育相结合,在方法上寓于各种活动和各科教学中。初中《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要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德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实效。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微课程是针对个体、较小的群体,以及群体中某些微小的生命教育现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实施的微课程。可利用微课程“短”“小”“灵”“快”等特点,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搭建“微组织”,创造“微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活着、活好、活出价值三维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相似文献   

7.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奠基工程.少年儿童的行为规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他们的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提高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度来认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开始实施多年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认为学生之所以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因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社会上的大气候与学校里的小气候形成反差,造成教育效果不大.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人行为准则,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受到冲击,社会上不健康的文化,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腐蚀,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重智轻德;有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埋头干个人事业,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托”给老师;有的过于溺爱,什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早已置之脑后;有的自身道德品质低下,学生自然也“近墨者黑”.在学校中还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把学生看成可以被任意雕塑的对象.为此我校便注意针对现在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状况,结合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个人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根据学校本身的功能,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中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活动制度化,内  相似文献   

8.
主题活动型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校本实践,是转变学校德育时间、空间不足,德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扭转“重智轻德”的学生发展生态的实践探索。这一课程旨在协同思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德育元素,通过主题型活动、学科渗透融合、主题微德育、行为作业、综合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品德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是一门以生为本、以校为本、以生活为本的活的课程。但在实践中,原有的德育课程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德育目标定得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品德、心理、班队活动的课程内容有重复,比较零散,缺乏系列性和综合性,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课时安排不充裕:教育方式仍以“说教式”、“灌输式”为主,轻体验,轻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综合德育课程体系?这是解决德育课程存在问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1.回顾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人们称之“直接德育”;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影响,人们称之“间接德育”,从德育课程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研究在实验班通过主题活动的途径,围绕幼儿自我认识活动、同伴交往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和爱家乡教育等内容展开系列化研究。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识,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课题研究发挥了教师作为德育主题活动指导者和探索者的作用,提升了教师开发、设计和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的专业能力;同时也使幼儿成为德育主题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促进了幼儿道德品质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宇琼 《学周刊C版》2022,(1):187-188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知识包含了许多小学生需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德育活动,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分析语文教学开展德育现状入手,深刻阐述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罗梅英  吕新平 《中国德育》2005,(5):72-72,59
一、树立课程意识。整合各种资源。重视在自然的活动情境中养成学生的德性 首先,德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使德育这一重大使命仅仅落实在一两节德育活动课上,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行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形式陈旧.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德育活动“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5.
德育微课是基于学生需求、为系统实现现代德育目标,分专题、多学科综合实施的短时课程。学校对原有的“午间广播”进行改造,创设了“三化两性”的德育微课,将课程内容系统化、课程手段信息化、课程时间固定化,增加课程活动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潜在课程中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把潜在课程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就是在讲授英语课时,结合实际,不着痕迹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功效。除了一般的德育原则外,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微型德育课。所谓微型德育课,是指围绕某一具体德育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教育等全方位、多功能的课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它既具备学科课程之形,又拥有活动课程之功能,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微型德育课的实践,促使德育形式多样化,有利于转化良性冲突,避免恶性冲突,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9.
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正与其他的基础教育课程一样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而在这种变革之中,活动教学形式的引入,对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对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为特征的教学不断反思与超越的产物,是在与传授式、灌输式教学相抗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主体活动形式,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小学德育活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一、主体参与策略主体参与是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前提。活动化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因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没有…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指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四个方面的教育.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中,学生的德育始终应当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德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主要作用,它不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和道德品质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校的智育工作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