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8-1"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邮票中央的画面,分别为我国参加1904年、1915年、1926年、1933年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时中国馆所建的牌楼和佛殿等建筑。邮票设计者励忠发说:"中国馆的建筑图形浮在翻开的页面中展示,如同翻开曾经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中国和瑞士联合发行《瘦西湖和莱芒湖》邮票,其中“瘦西湖·二十四桥”,画面是80年代扬州瘦西湖新开辟的“二十四桥景区”。本文要探讨的是这枚邮票画面所选景点的问题。 扬州二十四桥的出名,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相似文献   

3.
杨黎炜 《收藏》2010,(5):127-128
在早期的世博会上,一直没有设立吉祥物。自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上首次出现吉祥物以来,每次世博会都设有吉祥物,但未出现在邮票图案上的世博会吉祥物分别是: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的海洋里生活的生物SeymourD.Fair,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白色的机器人,1988年澳大利亚里斯班世博会的鸭嘴兽,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卡通猫,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拟人化小木偶“吉尔”。下列世博会吉祥物均上了邮票。  相似文献   

4.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日发行的2009-8-1“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邮票(图1),画面下部中心为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代表性建筑“水晶宫“。1851年5月1日,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展出20余个国家、10万余件各类生产原料、新机器产品和艺术品。在23周的展期中,吸引了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6.
欧洲邮电管理会议(CEPT)成员国每年发行的欧罗巴邮票,在2000年将采用统一题材和图案,并且在当年5月9日的统一时间发行。 2000年欧罗巴邮票图案从各成员国邮政推荐的候选设计图稿中选出,由法国邮政部门邮票设计者让·保罗·库桑设计(如图),画面上是4个不同人种的儿童,在堆叠五角星,背景中  相似文献   

7.
德国继2000年10月12日发行名为《德国影星》的附捐邮票后,2001年10月11日再次发行同属一类名为《国际影星》的邮票,全套5种,邮资面值7.20马克,附捐面值3马克,用作画面的影星起初被定为卓别林、梦露、奥黛丽·赫本、鲍加和褒曼、迦本6人。可是,邮票图稿公布后马上遭到了来自各方舆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8日,我国发行《珠江风韵·广州》邮票,第一枚“五羊衔谷”画面左下角有一束木棉花。这是这枚邮票上的一个很次要图案,可以按照“分别制作极限片”的原则制作极限片。邮票发行前夕。广州邮友在网上预售用此票贴在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出版的《园林与花木》明信片中的“木棉”片制作的极限片。  相似文献   

9.
2009年,德国为"邮票日"发行1枚邮票,票图是一枚古老的实寄封,信封上贴着1849年巴伐利亚王国发行的、面值1克朗邮票的六方连。2009年是这枚德国最早的邮票发行160周年,所以将160年前的古封搬上了邮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穿帮”,即在影视剧的画面上出现与时代背景不相符的事物。笔者在整理新中国邮票时,发现有的邮票图案也“穿帮”,现举几例。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1月22日,澳门发行S011《玉石装饰品》邮票,全套4枚,内容分别是“白玉凤”“白玉勾连云纹扳指”“龙凤形玉佩”“龙形玉璜”,但邮票上并未标注它们的历史年代。《澳门邮票目录》(2016年陀乾秋编著)也无相关信息。经过作者查考,现已确知邮票上的白玉勾连云纹扳指(见图)为战国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并定名为“战国·白玉勾连云纹玉韘”。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新世纪版·邮票卷)于2001年10月出版,与1999年版目录对照(未发行2000年版目录),新目录有所改进。新目录增加了“自动化邮票”,收录的邮票从13种增至14种。“自动化邮票”介绍“自1中国邮政徽图案邮票”,附有6种不同面值的自动化邮  相似文献   

13.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14.
山头上巍然圪立的古堡和山坡上绵延不绝的葡萄园,是德国莱茵河谷的特有风光(图1)。19世纪初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图2)在他的成名作《恰罗德·哈罗德游记》中吟道:“龙岩雄踞,古堡峙立,怒视着莱茵曲折的洪流;河水的胸怀茫茫涨溢,两岸的葡萄密密稠稠;山峦遍布着林木花卉,田畴预告着丰年旨酒……”。这恰似图1邮票画面的写照。同时代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图3)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世界上发行邮票较早的国家之一,先是18个公国(王国)分别发行地方邮票,最早是巴伐利亚王国于1849年,其余的也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开始发行。德国于1871年统一,次年1月1日以“德意志帝国”为铭记发行全国通用邮票。德国也是邮票发行较为复杂的国家之一,除上面提到的地方邮票  相似文献   

16.
周正谊 《上海集邮》2000,(11):26-26
瑞士联邦地处中欧内陆,面积的四分之一为阿尔卑斯山区,瑞士邮票画面上山峰、隧道和沿山公路就不少。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由22个自治州组成瑞士联邦,1850年统一发行邮票,1854年开始发行“海尔维蒂亚”像邮票。1862年开始用“HELVETJA”作邮票铭记。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月29日发行的“春节”邮票,全套3枚,另加1枚小型张,表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春节的喜庆场景。该票不仅首次使用新型防伪油墨,同时3种邮票采用了两种版式印刷,即大版张(整张40枚)和小版张(整张9枚)。同套邮票两种版式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属第二次采用,故被称作“小版张二世”。而首次采用大、小两种版式印制的,则是1980年发行的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  相似文献   

18.
更正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原煤产量现已位居世界第一。因此,煤炭工业题材成为新中国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国初期,煤矿工人的形象就跃人方寸。普6-5“煤矿工人”邮票(图1),画面为两位矿工紧握电钻正在奋力开采煤炭。普8-1“矿工”邮票,画面是矿工手握凤镐的特写。特13-3“煤矿”邮票(图2),画面为井下矿工在操作联合采煤机,标志着我国采煤技术正向机械化迈进。纪70-2“举国欢庆”  相似文献   

19.
二、改值邮票改值邮票(surcharged stamp)是在邮票上通过加盖、加印的方法来改变原票的面值。1846年,美国在3分面值的市内专差快递邮票上加盖“2”字样的邮票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改值邮票;中国最早的改值邮票是上海工部书信馆于1873年发行的第一版工部小龙邮票加盖“‘银分’单位”改值邮票;1897年,中国国家邮政开办初期,为了应急而将小龙邮票、万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意大利的米兰市举办"滋养地球,生命之源"世博会,这是史上首次以食物为展示主题的综合性世博会。瑞士也为此发行了邮票,邮票选用了蓝、绿、棕三色构成画面色调,象征了水土与粮食之间的生态联系(图88)。法国海外大区马约特岛于同年发行《我的岛》邮票,同样以蓝、绿、棕三色为主调,设计成一枚呼吁环保的公益性邮票(图 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