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冷战后历次战争实践的推动与牵引下,美军的作战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震慑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到混合战争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等,更新速度非常快。虽然新颖的作战理论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积极回应,但在一些作战原则问题上,美军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孙子的"全胜"思想,并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作战环境下适应性地拓展了此类作战原则的具体内容,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话,那冷战后美国的太空作战能力进入了实战部署。在今年2月举行的联合国裁军会议上,俄罗斯和中国要求就太空非军事化条约进行讨论,却遭到美国拒绝。这会不会拉开新一轮太空竞赛?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2日,"枭龙"FC-1战斗机带着中巴两国人民的寄托,一飞冲天,在空中自由翱翔,7分钟后平稳地降落到机场跑道上,"枭龙"FC-1战斗机首飞仪式成功举行! 随着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的爆发,作战中进攻与防御已进入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了,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加强对冷战思维的防范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在冷战后的10年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所谓“冷战思维”,就是在战后持续40多年的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中,美国政界、学界及舆论媒体等分析国际形势、观察国际事务的特有的思维模式或认识框架。冷战思维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思想基础并延续于整个冷战时期。 现阶段美国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以现实主义为冷战思维的哲学基础,认定大国间具…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成为维护世界安全的新秩序。然而,1947年3月冷战的爆发极大地冲击了雅尔塔体系的大国合作大厦。以美国和苏联各自为政的两大阵营时而合作,时而对抗,但对抗始终没有冲破合作的底线。可见。关于雅尔塔体系导致了冷战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冷战与雅尔塔体系是背道而驰的,冷战的核心是对抗,雅尔塔体系的核心是合作,雅尔塔体系不是导致了冷战,而是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相反,雅尔塔体系崩溃以后,不仅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而且热战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各种力量的变化对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代开始的各种力量作了背景分析 ;对后冷战时代的变化特征与冷战的相互关系及各种支配力量的变化作了具体分析 ;对后冷战时代的现实变化和未来趋势做了相应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章就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各种力量的变化对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代开始的各种力量作了背景分析;对后冷战时代的变化特征与冷战的相互关系及各种支配力量的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对后冷战时代的现实变化和未来趋势做了相应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彭春艳 《中国科教博览》2004,(10):168-170,163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构筑全球军事基地网。冷战时期的六十年代初,其海外军事基地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冷战后,美调整海外军事基地,使其数量减少了58%。“9.11”恐怖袭击使一直缓慢进行的美海外驻军调整获得新的推动力。自此,美国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力调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认真地探讨美此次全球军力大调整,对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确保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美国的亚太战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使其对华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由以遏制为主接触为辅向下接触为主遏制为辅助的过程。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及美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政策上的竞争和力量消长。美国对华政策上的两面性特点成为影响冷战后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必然引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台关系不仅没有因冷战的结束而下降,反而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美国之所以在冷战后不断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根本原因之一是台湾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在冷战后美国对华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地缘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随着其在战争中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而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杜鲁门主义和遏制战略的出台,冷战开始。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有利时机力图实现其远东战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对冷战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战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同时,它还为苏联在同美国的冷战对抗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冷战时期长期维持的两极体制彻底瓦解,各种力量在不断分化组合,各大国关系也在加紧调整,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迅速发展。日美关系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一对重要关系。近年来事态发展表明,日美关系出现许多新情况,发生许多新变化。本文旨在分析冷战后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特点,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及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等。  相似文献   

13.
50年来,中美变化主要形成了四个显著特点L一是时好时坏的不稳定的周期性变化,冷虎后周期缩短,且稳定程度脆弱化;二是两国不是盟友也不是首要对手,但冷战后潜在的对峙日益尖锐化;三是影响中美关系有一系列因素,冷战后意识形态明显化;四是美国对华战略实施软遏制,战术上模型,但冷战后战术上模糊明确化,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两国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而价值观对立和国家冲突是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一冷战是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冷战的起源问题是冷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起源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1认为冷战是美国...  相似文献   

16.
邓兴普 《历史学习》2001,(11):10-11
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谋求建立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格局,实现独霸世界的目标。东亚是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美国认为,冷战时期它在亚洲的军事卷入帮助东亚维护了多年的相对稳定。冷战后,美、苏、中、日四国均势虽因苏联的解体而发生了变化,但美、中、俄、日仍然是东亚中的主要角色,新的形势下他们之间仍然维持一定的均势。  相似文献   

17.
新殖民主义寿终正寝了吗?──评冷战后殖民主义的新特征宇杰东西方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关系出现了许多重大变化,表现出许”’斯的特点。总的来说,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尤其是近一}时期以来,新殖民主义向后殖民主义的嬗...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交往中文化冲突加剧的背景及原因方立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各国文比交流的不断扩大与加强,文化交流中的入侵与反入侵也不断加剧,深刻反映了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9.
1当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心存一份憧憬。千年一回眸,往事堪忆。过去的日子,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带来了新世纪全球战略的新格局。冷战时期,冷战双方本身就是二元的,因此,那个时代有了三个世界的划分。冷战结束了,世界自然要重新发牌,新的矛盾交织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人要推行单边主义,很多人不同意。新世纪的第一年,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事件,把冷战后的矛盾也推动了极端。可是,大家都下定决心说,全球化需要新的规则。新规则基础就是要共同、均衡发…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理论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及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冷战时期,美土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冷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支轴国家,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