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窥探     
印度的加娜庙是一座供游人参观的寺庙。红漆绿瓦,青松苍柏,庙门很是宽阔。庙里的地方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加娜庙,红墙绿瓦,青松苍柏,庙门很是宽阔,庙却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的景致一览无余。因此,真正走进庙里的游人稀少。加娜庙本是一座供游人参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件事,说的是印度有一座庙,叫加娜庙。它红墙环绕,绿树成荫,庙门很宽敞,但庙里的地方却不大。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走过时,庙里的景致也就一览无遗了。因此,真正走进庙里的游人十分稀少,寺  相似文献   

4.
《艺苑趣谈录》记载这样的故事:在晋代,京城建康修建瓦棺寺,主事僧向京中士大夫募捐。画家顾恺之竟一下认了一百万。大家都以为他是说大话。顾恺之对和尚说:"请给我粉刷一堵墙壁。"墙壁准备好以后,他画了一幅化缘佛经中传说的学问渊博的维摩诘居士像。快要完工时,顾恺之叫和尚打开庙门,让人进来参观他"点眸子"。他对和尚说:"开庙门第一天,要叫参观的人捐钱十万,  相似文献   

5.
封建迷信是毒害人们的精神鸦片。世上本无鬼神,可有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有人却偏偏信神拜佛受骗上当。请看下面几副发人深省的反迷信妙联。几十年前,洛阳附近有一座庙宇,庙门破败,佛像泥土剥落,但求签者却络绎不绝。有一年大年初一,人们发现庙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  相似文献   

6.
用人之妙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  相似文献   

7.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相似文献   

8.
用人之道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  相似文献   

9.
爸爸带我去一座据说很灵验的寺庙烧香,说是保佑我今年能考个好高中。这个理由我不敢拒绝。只得跟着去了.结果真是大开眼界。一进庙门就有迎客僧领着我们去大殿佛祖像前磕头,磕完头后,他问爸爸需要进香吗?爸爸说要,他就带我们来到偏殿,指着一排排又粗又长的用黄纸包起来的柱香给我们介绍:“高档的500,  相似文献   

1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门旁两只石兽掉进河里,十多年后,和尚重修庙门,便向河中打捞那两只石兽,没找到,还以为石兽顺河流下去了,就驾着船顺流而下,寻找了十多里路,毫无踪迹。一个老水手认为:石兽该在上游去找,因为石兽沉重,水冲不动它,它的反冲力量,会使石兽迎水一面的泥沙因水的冲刷而形成陷坑,石兽便往上游方向倒下来。时间长了,石兽就迎水而上。和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既有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和常规属性,也有…  相似文献   

11.
大寺庙     
小和尚对大寺庙充满神往,老和尚就带他到大寺庙去见世面、开眼界。暑假到了,老和尚和小和尚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关闭庙门,到外地云游一番。老和尚说了,小和尚一天天在长大,应该到外面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了。不过,老和尚也在犯踌躇[chóuchú]:小和尚还在上学,  相似文献   

12.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的核心是创新.由于我们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觉得顺向思维自然、习惯、得心应手,致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常常不能尽情发挥.因而,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时地被疑难所困挠.如果你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话.不妨变换一下角度,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仔细考虑考虑,说不定智慧的火花会突然进发出来.纪昀的《阅微革堂笔记>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在河里,门旁两只石兽沉到河里去了.十多年后,和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打捞那两只石兽,没找到,还以为石兽顺河流下去了,便驾船找了十多里,毫无踪迹.有个学究认为:石头沉重,泥沙松散,石兽只会在原处越陷越深.一个者水手听了这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湘乡县有一所庙宇,庙门破败,菩萨的泥身也多处剥落,但求财问卦者仍络绎不绝。有一年正月初一,庙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尘处处堆,筋骨块块落;你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这副对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足可说明泥菩萨自身难保,何能显灵佑人。福建省莆田县某处财神庙,有好事者在庙门前题了一副对联,联曰:“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又拜,夕又拜,教我为难。”这副替财神诉苦的对联,语意浅白而意味隽永,对那些醉心于求财者,是一个辛辣的讽刺。福州鼓山之涌泉寺,山门弥勒座有副题联,…  相似文献   

14.
(t) 须弥福寿庙楹联十八副 须弥福寿庙,岁在庚子,恭逢皇上七旬万寿,时则班禅额尔德尼祝来自后藏。上嘉其远至于山庄,建札什伦布庙居之。唐古特语,“札什”谓“福寿”,“伦布”为“须弥山”也。庙门南向,恭刻御书额曰“须弥福寿之庙”。庙额多具四体书。(《钦走热河志》卷八十寺庙四)  相似文献   

15.
土地的叮咛     
过去,行走在大地上的任何地方,最常见的是土地庙,庙里供着专司土地和稼禾之事的土地神,它是泥土之神,自然是泥身泥骨、土脸土手。过去每个村庄的村头地畔都有一座土地庙,我家乡村头有一块大田叫"六亩地",地头就有一座土地庙,庙早毁了,那木讷、慈祥的土地神依旧隐约于眼前,庙门上那副对联至今记得:  相似文献   

16.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 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  相似文献   

17.
<正>北宋时,有两个相公进京赶考,因途中遇雨,便跑到一座庙门下避雨。其中一个看到庙门上写着“文廟(庙)”二字,便信口念道:“文朝。”另一个听了后,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文朝’,明明写的是‘丈廟’嘛。”于是,两人就争论了起来。恰逢有个化斋的老和尚途经此地,听到两人争吵,便走上前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相公说:“我们别争了,让化齐(斋)的老和尚来评评是非吧。”另一个相公却说:“老和尚怎能评出对错,还是把那两个字描下来,上京城去请教大诗人苏东皮(坡)吧。”老和尚问明原委后,就吟了一首“以错对错”的打油诗,来嘲讽这两个“错别字”不离嘴的相公。诗曰:  相似文献   

18.
大殿。烟雾镣绕,摇曳的烛光下,那烫熟的猪头被人们抹成了红脸蛋,它竖着两耳,龇牙咧嘴的,却又似乎笑眯眯的供于佛桌上;那用筷子支起脖子的鸡鸭,虽然光秃秃的,却像要展翅飞翔的样子……殿外,大厅、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桌上挤满了各色供品。庙院内,熙熙攘攘,挤满了烧香拜佛的人…… 只见张大叔气呼呼地闯进庙门,直奔大殿而来。听说张大叔常常外出打拳卖膏药,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一进大殿,指着端坐殿堂的菩萨便破口大骂:“菩萨啊菩萨,大伙都说你灵,能保佑敬你信你的人。我也敬你信你,每’年供上比别人好的东西.可你为…  相似文献   

19.
曹如景 《山东教育》2005,(19):111-111
儿时对月亮的记忆,是从奶奶口授的音谣开始的:月姥娘,明晃晃,开开庙门洗衣裳;洗得白,浆得白,赶个小焦到黑来,买的烧饼没芝麻,气得小孩打扑拉;一打打到锅底里,爹也吹,娘也拍……它让我相信,月亮里有个跟我眼前一样的凡谷世界。后来读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有两个自以为是的秀才在一庙门下避雨,见庙门上有“文庙”二字,一个吟成“文朝”,一个念为“丈庙”,两人争论不休。这时路过一僧人,一个秀才说:“我们别争了,让化齐的和尚来评是非。”另一个说:“和尚哪能分对错,还是把字描下来,去请教大学士苏东皮吧!”和尚闻言,不禁失笑,遂口占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