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天问》中的“伯禹愎鲧”应作何解释?这一带有“产翁制”神话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本文在训诂明义的基础上,对“产翁制”神话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文化内涵作了比较深刻的揭示,并对上述问题作了较为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一产翁习俗,就是母亲生孩子,父亲坐月子。妇女在分娩以后,自己不坐月子,往往活动如常,而由丈夫坐床卧褥,好象孩子是他刚生下的一样。这一有趣的民俗,曾在我国和世界上不少民族中流行过。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引房千里《异物志》:“獠(这是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应作僚,据考即今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地区的仡佬族之先人),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其妻则病,谨乃无苦。”《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蔚迟枢《南楚新闻》:“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越族(据考这里  相似文献   

3.
《天问》“伯禹愎鲧”神话源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禹从鲧的身体中出生的神话表明,鲧、禹生活的年代处于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时期。这则隐含着“禹生于石”的神话,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石崇拜与生殖观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史记》,对"天命"一词有了两点新的感想。一、天命即民命,国君要顺民命而御之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记载了辕固生和黄生争论的一段话。原文如下:"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  相似文献   

5.
再释“弹”     
我在《中国语文》84年第5期上发表了《释“弹”》一篇短文,意有未尽,故在这里,联系逻辑和修辞,进一步深入挖掘“弹”字的含义,又得以下数种。例如: 《西厢记》三本二折[中吕粉蝶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红梅罗软帘偷看。”  相似文献   

6.
再释“是”     
"是"字是个多义词,有不少新词义在已出各有关辞书中尚未涉及.经初步分析,"是"有36解,而<汉语大词典>只有13解,<汉语大字典>有14解,且缺少戏曲例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点心”一词的来源和演变,对其具体意义进行比较广泛的考察.文章通过分别考察“点”和“心”的意义,结合人类认知和体验,考察了作动词的“点心”的意义;同时从语言中词汇表达空位和转喻指代的角度对为名词“点心”的演化进行分析;文章最后还对“点心”丰富的表义内容以及“点心”在不同方言中的用法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四期发表了王秉礼同志《释“夜来”》一文以后,陆续收到省内外一些读者的来信,表示了不同的意见。现在选择其中的三篇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鲧是中国古代颇具争议的神话历史人物,在传统儒家主流文化体系中,他是恶名昭著的"四凶"之一,而在神话传说和其它文献记载中,他又是治水未成身先死的悲剧英雄,历代对夏鲧死因的争论虽绵延不绝却又莫衷一是。本文从历代关于夏鲧死因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入手,结合"夏鲧作城"的文献记载,将夏鲧置身于氏族社会向文明时代过渡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其被杀的深层原因,重新确立其作为时代先行者和治水英雄的历史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0.
校训是学校重要的口号和标志。1996年,我们提出要有自己的校训。当时,我们认识到校训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口号,不仅需要响亮、易记,更重要的是要把学校的培养目标集中体现在其中。根据当时社会发展所暴露出的人的道德文明素养下降、社会变动加快对人的精神的关注(进取心与耐挫力两个方面),我们提出,明强小学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良好文明素养的人,尤其是在礼仪和承担时代责任方面,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教育界常用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来比喻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应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随着教育所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 ,对教师应具备知识技能的要求和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 ,教师应有的不仅是一桶普通的水 ,而应是新鲜水 ,纯净水 ,长流水 ,还有人提出 ,教师应该象一个水龙头 ,需要时一拧龙头 ,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今天 ,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应赋予教师的这一“桶水”新的内涵。首先 ,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能用简单的桶与杯来的比方来说明二者在量上的差别。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学生知道的比…  相似文献   

12.
叶爱国 《家教指南》2023,(5):101-102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沽各半”,“沽”字义兼买卖,句意不通。今议“沽”应为“占”字之误,或为“占各半”。  相似文献   

13.
再释广州话副词“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话的够用作动词,表满足、足够(够时间、够用、够长),或表比较(我唔够你讲我说不过你。)。除此以外,够还有副词的用法,比如:我够识英文啦!我也会英语呀!,我够去过美国咯!我也去过美国呀!。够的这种用法比较特别,《广州话方言研究》(李新魁等,1995)说它是语气副词,表示强调语气,主要强调与别人相比有着相同的性质、状态,并且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云:“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何为息壤?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①”郭璞将息壤解释为因地壳变动而涌长出来且能够无限生长的形如堤圩一类的自然物或神物,笔者就此谈一点浅见,与通家共酌之。  相似文献   

15.
彭再新 《现代语文》2008,(2):111-112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言“敢以烦执事”,对此解释有多种。一、人教2004版注释为:“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对对方的敬称。”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11期《〈烛之武退秦师〉中这个“敢”字怎么译?》认为当译为“哪敢用这个麻烦您(亲自动手)呢?”三、《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对此句的注释就是:“从文面看,‘执事’是指秦伯手下办事的官吏,实际是秦伯本人。此连上句言:‘郑亡国而对秦有益,那就麻烦您用兵也无所谓’。”四、中语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翻译是“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五、北师大训诂学串讲资料认为“全句的意思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岂敢半夜三更跑来麻烦您?”这里给秦伯添麻烦的不是“亡郑这件事”,而是人家好好地正要“亡郑”,  相似文献   

16.
数千年来 ,“鲧盗息壤”被作为神话故事传播 ,“息壤”被解释成能大能小可随意变化的神物 ,鲧治水失败被尧舜殛杀的故事亦被载入史藉。其实这些都是远古史实在代代口耳相传辗转播衍中讹变的结果。根据史料揆情度理 ,从水利工程的知识和原理考察 ,可知息壤不是地壳变动中涌长出来的自然物 ,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堙水法宝 ,而是远古人们在治水中创制的装载着石块、泥包、沙袋的竹木笼和藉之建成的防护堤 ;鲧为造息壤窃用神庙里的铜礼器成为尧舜为政治需要而殛杀他的藉口。因当时和后世的史家为尊者讳 ,为圣人讳等多种原因 ,这些历史真相逐渐被湮没。今天我们应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五蠹》“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课本注:鲧和禹挖河(泄水)。……此注与古籍所载鲧治水的传说相抵牾。按《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这就是说,鲧是用拦河筑坝的方法来治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不仅是学界所提及的"孝道""性善""礼律"等内容。事实上,柳氏"统合儒释"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佛家的主张与《易》《论语》相合之处很多,如"变易""博爱""淡泊""包容""民本"等。儒释相合的思想散见于柳氏文集中,细碎零散尚未形成体系,柳氏"统合儒释"思想有待进一步研读、探讨、发现。  相似文献   

19.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其首章“将子无怒”一句,治《诗》诸家均释“怒”为“生气”、“发怒”,字面既通,便也无人深究。近年却有学者对“怒”字的解释提出异议,认为“怒”即“努”,是“用力”、“迫使”之义,从而把“将子无怒”释为“请你不要迫使我同意在近期成婚”(宋永培、苏宝荣《释<诗经>“将子无怒”之“怒”》,载《中国语文》1985年6期)。一个“怒”字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涵义,仅此一点便令人生疑。该文从《氓》的诗意和“怒”的词义两个方面建树新说,本文也拟从  相似文献   

20.
学案再释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