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结果加重犯是以基本犯为前提的犯罪形态。海峡两岸的结果加重犯既具有法律上的共性特点,又具有相互区别的个性特征。研究海峡两岸结果加重犯的特殊性,对于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大陆的结果加重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分则中结果加重犯的规定错综复杂,往往引起学者的争议和误读。对结果加重犯的解读不单要从法定罪刑梯度的外在结构入手,还要看其是否符合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基于结果加重犯的本质,结果加重犯可分为纯正结果加重犯与不纯正结果加重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结果加重犯构成要件的把握入手,较为详尽地考察了学界关于结果加重犯未遂形态的争论,在此基础上对结果加重犯存在未遂形态的观点作出辨析,认为基本犯罪未遂加重结果已发生和基本犯罪既遂而加重结果未发生两种类型都是结果加重犯的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结果加重犯的研究,可谓学说纷呈,观点林立,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由于结果加重犯本身的复杂性,牵涉到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还没解决,理论研究深度尚显不够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学者们研究方法,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从方法论入手,立足于结果加重犯的立法理由和处罚根据,从应然的角度,对结果加重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加重结果可能是过失,结果加重犯有可能存在未遂等主张。  相似文献   

5.
李登峰 《华章》2008,(20):55-56
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形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本文认为,对于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应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素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登峰 《华章》2008,(19):55-56
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形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本文认为,对于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应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素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是刑法学理论上的诸多争议焦点之一。文章以我国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托,从基本犯的成立范围、加重结果的特征和刑事立法的规定三个角度,对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结果加重犯是由于发生了法律上规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而使得其刑事犯罪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及其形态,它一般由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两部分构成。所以,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的判定可具体化为基本犯罪故意之判定和加重结果过失之判定两部分。结果加重犯之基本犯故意的判定,其关键是判定行为人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故意性,但行为人对基本犯罪加重结果是否认识不影响结果加重犯的成立,但影响其司法量刑;加重结果过失之认定可转化为对行为人预见能力之判定,为防范司法判断的肆意性,并最大限度确保个案审判之公正,对行为人预见能力之判定,我国宜采用主观标准说。另外,基于结果加重犯的固有缺陷,该种刑罚之法律适用应该得到限制,本文提出的判定结果加重犯之主观罪过方式正合此旨。然从本质上说,肯定结果加重犯的法益价值与限制其法律适用之范围,乃注重预防之刑事政策与强调归责之责任主义间相互较量之结果。于是,在当今立法下,对结果加重犯主观罪过认定之研究将呈现更为精细与更重实证之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9.
结果加重犯是刑法分则中较多见的一种犯罪形态.理论界对其定义和构成说法多种,尚需进一步讨论.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并结合结果加重犯与转化犯的区别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较之于结果加重犯,加重构成犯有其独立的犯罪构成,其主观罪过要求具有重大过失。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合并为重大过失引入加重构成犯的罪过形式中,并排除疏忽大意过失构成加重构成犯的可能,有利于实现罪刑相当,限制加重构成犯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构成要件中规定了构成要件行为和结果的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没有直接关联,立法规定结果犯体现了结果无价值的倾向;我国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结果发生为犯罪成立标志的犯罪,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犯罪类型。结果犯的结果,有的根据法规范特征可以得到简明判断,有的需要进行实质的犯罪论解释。结果犯作为行为犯相对应的犯罪类型,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分。  相似文献   

12.
污染环境罪既遂形态的判断关键在于对“严重污染环境”的理解.坚持传统的结果犯理论会导致入罪门槛过高,难免有放纵犯罪之嫌;而危险犯理论在应用于本罪时,极难就“危险状态”做出认定.《刑法》第338条所规定的污染环境行为,本身就是内涵损害的行为,且本罪要求行为达到“严重”程度方可入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等典型行为犯的构造特征契合,认定其为行为犯更符合立法者本意和司法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结果犯以法定的结果作为其成立要件,其无未遂形态。但鉴于司法实践的需要与理论上的不统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危险犯应为相应结果犯的未遂形态、形态结果犯具有未遂形态以及一些个罪如盗窃罪存在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能犯的认识及其是否具有可罚性,不同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相差很大.在我国刑法体系中,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从学术研究层面,均没有对不能犯给出合理而全面的解释,使得对不能犯的认定与判断难免出入人罪.我国应在尊重刑法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现行<刑法>,增设不能犯条款,以便在认识及处理不能犯案件时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5.
侵犯商业秘密罪可以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故意的内容不包括对象对商业秘密的认识。税务官员、律师等特殊身份的人员,即使事先无专门的保密约定,也能构成本罪。该罪是情节犯,不是结果犯.造成重大损失是犯罪成立的标志,不是既遂的标志。该罪与其他秘密犯罪是想像竞合关系,应从一重处断;与盗窃罪是法规竞合关系,应以本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当前,贪污贿赂、买官卖官、携款外逃等职务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坚持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立法进程,严密法网,严明法纪,强化法律监督和法制教育等手段打击和防范职务犯罪,具有积极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也是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并存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我国目前的犯罪中止理论是就单人犯罪而言的,实践中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往往引发颇多争议。文章通过借鉴和吸收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折衷主义等国外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优点,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学》关于犯罪中止的传统理论通常认为犯罪既遂后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形态,笔者却不敢苟同,认为行为犯既遂后仍可能存在犯罪中止形态。本文就对行为犯既遂后中止进行了法理分析,进而指出认定行为犯既遂后中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想象竞合犯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揭示其存在的实质根据.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其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同时,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着诸区别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