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王品 《语文知识》2011,(1):45-47
西汉枚乘的代表作《七发》,因其形式与内容的新颖,为后世文人竞相摹仿,从而开创了"七"这一新的文学体裁。东汉是"七体"的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七体"的发展达到了巅峰;随后,"七体"的发展呈下滑趋势,唐代已鲜有作品问世。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四项评选"承载了上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价值与追求,彰显了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智慧与足迹,肩负着引领教育改革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研究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3.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的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王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德"是宇宙——生命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力量,"道"是整个生命系统之大体,"德"乃从属于"道",分化于"道",并实现对"道"的引渡,"德"与"道"息息相关,"德"本身回归于"道",是生命整体的具体表现,万物只有尊"道"贵"德",如此"德"方能长生久安,"道"源远流长,生命源泉不断。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与西方“dragon”文化不等值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语言交流中,"龙"与"dragon"常作为两个等值的词汇,而实际上,"龙"与"dragon"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同的形象和寓意,因此把"龙"与"dragon"对等是不合适的。并由此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和主渠道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五对关系:"创造理论、发展理论"和"坚持理论、传播理论"的关系,"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关系,"目的和效果"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资源和行政性资源"的关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以下简称"棉幼")是一所有58年建园历史的幼儿园,在这50多年中,"爱"的情怀在老一辈"棉幼"人心中深深扎根,"爱"的理念在新一代"棉幼"人心中不断萌芽,"爱勤严诚"的园训在"棉幼"人中不断传承。"爱"的文化,在园长李建丽接任后,更是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次,就和大家聊聊李建丽园长和老师之...  相似文献   

11.
当代艺术思潮的“泛艺术论”,使美术的外延与内涵被无限扩展,西方各种“新艺术”形式己将架上绘画从中心挤到“边缘”。绘画内涵的价值纬度发生偏移,造成负面价值影响。中国架上绘画作品仍处于主流地位。上世纪初到今天向西方绘画艺术的几次学习,使中国的绘画己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架上绘画的终极价值应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当代重建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12.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是2003年轰动中国艺术界的一桩“盛事”。但据悉对此次大展争议颇多,而且有些重要媒体因涉及是国家形式美术馆举办而讳言评论。我认为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方向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展览目标、组织形式、作品的选择、舆论的导向等等都要从“先进”与否加以评价。本文对此次大展中过于“重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作法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外来艺术本土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突出地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观音造像的形态变化之中,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走向世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西方艺术在中国发展的近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市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当代艺术这路如何继续发展如何再续辉煌,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如何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的笔谈讨论进行探析,提出对美术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长期以来,艺术教育是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的,表现为对自身艺术资源的漠视。中国特色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尊重,艺术教育将是失去使命感与精神性的肤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沧州是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是多个拳种的发源地,沧州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沧州在弘扬武术文化、向国内外推广中华武术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教育是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然而近些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沧州传统武术在校园中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沧州传统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武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意见、努力拓宽利用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师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合格美术师资和提高全民美育素质为目标,美教教改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美育素质及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时至当下,艺术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展开,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而且在内在精神上也体现出了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社会的分离,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艺术和社会处于对立关系中,艺术必须揭示人类真实的生存情况,展现心灵和主体,在表现新的经验内容的同时把不完满,不和谐的“丑”引入形式律之中。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因袭印度佛教雕塑的内容、题材和形式,而是在中国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艺术的新鲜血液,融合为中国式的佛教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